“公司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4月3日,比亚迪在一则官方公告中这样说道。伴随着这份公告的发出,比亚迪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首家对外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从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目前已是车企之间的共识,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比亚迪在陕西布局多年,此番“挥刀断油”,对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意味着什么?而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陕西又将如何面对?
近年来,全球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就在去年,福特、奔驰、通用、沃尔沃等逾10家车企签署了一份宣言,承诺2035年前在领先市场实现全面销售零排放的新车,比亚迪也位列其中。但是,比亚迪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
4月3日,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
根据销售数据来看,比亚迪的纯燃油车早已日渐式微。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中,燃油车占比从2020年的55%迅速滑落到17.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能源车的强势,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中新能源车占比迅速提升,达到82%成为主流。
今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0.66万辆,同比增长416.96%;销量10.49万辆,同比增长422.97%。反观燃油车,今年3月份产销量均为0。可以说,新能源车型实现了比亚迪品牌旗下乘用车的全占比。从产销现状便可得知,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比亚迪汽车业务的绝对支柱。
而从全国范围内的产销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发展堪称强劲。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去年底,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亿吨,为工业和交通领域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技术方面,经过数年的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钠电池、高镍无钴电池、模块化换电等技术取得积极进展,人工智能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超过3万件,占全球的70%。
分布于西安大街小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与“十三五”初期相比,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47%提升至78%,非限购城市私人消费占比从40%提升到70%,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显现。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部环境日臻优化,未来前景可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陕西近年来不断加大布局,与全国实现了同频共振。2021年,陕西省汽车产量80.1万辆,同比增长27.5%;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7.41万辆,同比增长360.6%,高于全国201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陕西省汽车产业好于预期,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增长2342.3%。
比亚迪西安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2021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陕西汽车消费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4%,实现1147.46亿元。不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陕西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却显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2021年,陕西限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89.06亿元,同比增长81.0%,且全年始终保持高位增长。而从今年春季的销售情况看,新能源汽车仍然是陕西车市中最受关注的拳头产品。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不仅比亚迪这样的车企选择了“All In”新能源,陕西汽车市场同样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凭借着起步早、基础好、潜力足、发展快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判,2021年至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总体趋势是快速增长,会有周期性波动。燃油车销量峰值将在2022年至2023年出现,之后会持续下降。到2030年左右,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销量将基本持平。”
由此可见,当下对于陕西省来说,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超车”的一大机遇。但是,目前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着基础设施体系尚不完善、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等短板弱项,还不具备像比亚迪一样毅然“断油”的成熟条件。
2021年12月,西安举办国际新能源车展,多款新能源车吸引顾客眼球。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纵使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表现强势,但其与燃油车共存的局面还将持续很多年。翻看近年来的汽车零售排行榜,可以发现传统燃油车型依然占据大半个“江山”,说明市场对燃油车认可度依然较高。尤其是在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车面临着“产销失衡”的风险。对此,陕西的新能源产业还需久久为功,依照产业现状进行补链、强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具有长链条、大生态的特点。除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对于陕西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着强力支撑。为支持汽车产业项目建设,陕西省将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拿出了最高5000万元的奖补,近年来国内多家龙头企业也纷纷布局陕西。
去年12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其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精工中心、齿轮工厂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建成后产值将达到700亿,这无疑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西安高新厂区工人操控机械手臂,在智能化生产线上生产作业。
除此之外,关键战略材料、新材料对于产业链同样十分重要。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稳定性较高、成本较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单元,近年来需求较高。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西安首家万吨级以上产能磷酸铁锂生产企业将于年内正式投产,未来产量将达10万吨以上。
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升级,将对新能源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必要举措之一。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不少新能源技术借助这一平台“开花结果”。2021年9月,陕汽控股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签约落户秦创原。围绕商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开展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基金投资等工作。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孵化器开业。(图片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
今年3月,秦创原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孵化器开业,该项目致力于孵化培养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纯电出行、充电储能、电池回收等多个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创项目,搭建覆盖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闭环创新平台,服务陕西乃至全国的新能源产业相关科创人才、项目、企业。这也为科教优势向产业优势的顺利转化,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
去年11月,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5个地区列入提前下达2022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范围,共安排约385亿元资金。其中,陕西核准金额为32.5亿元,位列全国第三。这也说明了陕西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推动陕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创造新能源汽车中国奇迹的时代。这一红利期,将是陕西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时期,是陕西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窗口,也将为陕西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文/辛思捷 王佳祯 图/陈政宇)
编辑: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