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表决通过,该条例是我省首部地方金融领域法规,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条例》的诞生标志着陕西省步入了金融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长期以来,金融监管职权并未下放,大量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需地方承担属地责任,地方政府若处于监管无权、执法无据、处罚无凭的状态,会极大滋生金融行业的违法违规乱象,提升地方和国家的金融领域风险。
2016年3月份,山东省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地方金融条例,其在全国“吹响”了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第一声“号角”。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地方金融监管权正式确立,各个省份纷纷加快了地方金融立法进程,陆续出台地方条例,消除地方金融监管“真空”,提前“防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
2021年,《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起草完成,同年4月,陕西省司法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陕西省司法厅对《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图片来源:陕西省司法厅官网)
时隔近一年,2022年3月24日,《条例》在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成为陕西省首部地方金融领域法规。《条例》的出台将助推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促进地方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由于各个省份出台的地方金融条例具体规则不一致,容易出现监管套利,所以在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起草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地方金融条例的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了地方金融监管规则和上位法依据,统一了监管标准,这也意味着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健全。
《条例》包括总则、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服务、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的7个章节共62条内容。
《条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两大要点,一是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及其业务活动,加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求促进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引导地方金融增强普惠性,支持绿色、科创类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或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地方金融组织的业务活动,不得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贷款”“典当”“融资担保”“股权交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等与金融活动特征类似的字样。这能极大避免“套路贷”、“校园贷”等非法“借贷平台”巧借民间借贷名目,宣称“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实行敲诈诈骗的行径。
为保障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财产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条例》要求不得向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推介与其自身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不相符合的产品和服务;不得捆绑搭售产品、服务或者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开展营销宣传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责任应当合理提示或者警示,不得有: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对投资收益或者投资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保收益或者无风险,超越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等行为。
西安碑林区长安路CBD。
除此之外,《条例》还划定了几大“禁区”。地方金融组织禁止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存款;禁止出借、出租或者变相出借、出租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禁止非法受托投资、自营或者受托发放贷款……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提振县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条例》要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快补齐县域、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设立纾困基金、降低担保费率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的扶持。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通过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等措施,引导和支持其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而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为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条例》要求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绿色产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另外,《条例》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根据市场需求为科技创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有条件的区域建立金融法庭,推动建立调解、仲裁、诉讼有序衔接的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这部《条例》的出台,为陕西指向了更有前景的未来。
近年来,陕西省基础建设全面升级,从教育、交通,到住房、科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少不了金融的助推。2021年,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陕西省“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显示金融业已成为我省7个地市支柱产业。
偌大体量的行业若缺乏监管,则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数不清的隐患。
这会滋生地方金融危机,产生矛盾,造成损失。只有法规建设完善,监管“填补”漏洞,金融的“大后方”运转无虞,经济建设的“大前方”才能平稳健康地高质量发展。
当前,市场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对金融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条例》明确了金融业要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促进地方金融区域协同发展和交流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自2021年起,陕西省正积极申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了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扩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900亿元。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料图)
金融是秦创原的“动能泵”,《条例》也将在这里大放异彩。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一年来,在金融的强力助推下,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源源不断聚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崛起。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协同攻关,设立100亿元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00个以上。
另外,陕西省拥有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6位,2021年前10月全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2354.5亿元。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外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经济稳增长的新引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作用,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也至关重要。
从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格局的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和国际贸易通道,到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从中欧班列(西安)列列满载的“火热”商路,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科创“高地”……《条例》以金融业入手,其核心是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是促进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条例》带来从监管到发展的全新“蜕变”,将为陕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三足鼎立”,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尚无一所证券交易所。
长期以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囿于自然地理条件、环境和历史原因、人口等多种因素制约,与东部经济发展相差较大,因此,陕西省的金融业更负有重要责任,在国家战略相携同,区域发展举足轻重的今天,更要吸引资本投入陕西,造福陕西,立足陕西,幅射全国,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西安高新区锦业路CBD。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条例》的偕同驱动下,“金融陕军”将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发展集聚产业升级力量,提升科技创新“加速度”,带动经济社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与此同时,经济社会也能回过头来带动陕西的金融“腾飞”,建设陕西金融发展的“高铁”,建成带动中西部,辐射全中国,互惠全世界的“新金融中心”。(文/王佳祯 李为涵)
编辑: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