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周至竹峪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

时间:2022-02-16 18:39:18  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周至竹峪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

近日,周至县竹峪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位于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距离西安市100多公里,是龙阳沟精品苗木基地的主产区。红梅作为观赏性苗木,既可以作为苗木出售,又可以作为旅游观光点带动


近日,周至县竹峪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位于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距离西安市100多公里,是龙阳沟精品苗木基地的主产区。自2018年创建以来,红梅基地通过杏嫁接红梅杏梅、红叶李嫁接红梅、新栽种红梅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合计面积930余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梅基地,每年冬春都会吸引西安及周边上万名游客前来赏梅。

红梅作为观赏性苗木,既可以作为苗木出售,又可以作为旅游观光点带动乡村游。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竹峪镇依托张龙村天然毛竹林的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效益,以红梅花艺与竹器为消费点,变竹子为花器,花与器结合,以花艺为切入口,由游客挑选自己喜欢的竹器,自采梅花进行插花创作,创新红梅文旅亮点,创造文艺消费效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有着坚韧、高洁、谦虚的品格,在严寒中,不畏风雪开百花之先、不争世俗独天下而春。而红梅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红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敢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红梅深爱有加!在龙阳沟红梅基地,每年花期,总会引得不少书画大家、摄影大咖前来写生创作。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竹峪镇立足秦岭生态保护,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梅基地,同步打造樱花谷、红枫岸、桂花坡、玉兰园等花卉区块,确保四季有花,以苗木产业助推旅游发展,以旅游开发带动苗木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辛甜)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