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咖齐聚易俗社 探讨如何保护、传承百年老社的“非遗文化”

时间:2020-06-12 20:37:32  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戏剧大咖齐聚易俗社 探讨如何保护、传承百年老社的“非遗文化”

创建于1912年的易俗社,是秦腔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秦腔保护单位。记者从研讨会获悉,为全面整理、抢救性保护易俗社珍贵艺术资料,易俗社将于今年着手编纂易俗社文化系列丛书。今日的“2020非遗日·易俗社史料研究


8d04800ad6f59757bdde5b5acdf3489e.jpeg

创建于1912年的易俗社,是秦腔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秦腔保护单位。在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今日,一场围绕如何更好保护、传承百年易俗档案资料,发展非遗秦腔文化的学界研讨会,在西安易俗社展开,多位业内著名学者参会。记者从研讨会获悉,为全面整理、抢救性保护易俗社珍贵艺术资料,易俗社将于今年着手编纂易俗社文化系列丛书。

作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西安易俗社在2014年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该社现存剧本1000余卷,社史资料300余卷,以及照片数千张,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档案不仅是秦腔发展史的活化石,更让易俗社成为秦腔文化“博物馆”。

今日的“2020非遗日·易俗社史料研究座谈会”上,包括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戏剧评论家苏育生,原省剧协党组书记、戏剧评论家甄亮,《当代戏剧》副主编李明瑛,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何桑等多位专家,围绕易俗社的办社理念、百年社史、好戏名家、对戏曲文化引领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他们认为,百年来,易俗社在中国戏剧史上建立了独特地位,特别是对秦腔艺术的开拓创新,对秦腔传统的继承弘扬,对秦腔文化的移风易俗,对秦腔核心价值的发掘和构建,形成了历百年而不衰的艺术精神——“易俗精神”,为我国戏剧艺术乃至世界戏剧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如今的西演·西安易俗社不仅是我国戏曲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品牌,而且是本土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

如何在新时代守护好这座“非遗宝库”,让优秀传统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同样是研讨会重点。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惠敏莉表示,除了继续致力建立有利秦腔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寻求创新点和突破点,实现易俗社秦腔文化的长久发展,今年,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院还计划与陕西人民出版社携手,全面梳理易俗社百年历程中的编剧文化、制度文化、表演文化、观演文化、舞美文化、传播文化、习俗文化等,推出一套易俗社文化系列丛书,“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萌发了想法,经过反复论证,今年将付诸行动,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更多人了解秦腔这一中国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为学界、后人更好研究‘易俗社’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基石,也为不久后将在古城绽放的易俗文化街区增添亮点。”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