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用“新”织出非遗时代内涵 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时间:2024-06-25 17:46:22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中国行 | 用“新”织出非遗时代内涵 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发源于四川的蜀锦距今有几千年历史,因为锦,成都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锦城”,连同这个城市的江河、街道、建筑也都被打上了“锦”的烙印。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央视网消息:发源于四川的蜀锦距今有几千年历史,因为锦,成都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锦城”,连同这个城市的江河、街道、建筑也都被打上了“锦”的烙印。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蜀锦织造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期,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了“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展览中也创造性地展示了以蜀锦为媒介的丝路文化交流。

“陵阳公样”是蜀锦中典型的一种纹样,由唐代丝织工艺家窦师纶在传统蜀锦织造艺术基础上,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创作而来。“陵阳公样”是一种以花卉作为团窠环、内含动物主题的图案,十分繁复,是中国古代丝织品中的珍品。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部馆员赵娜介绍,在今天的很多吐鲁番地区的遗址,发现了很多这种陵阳公样的图案。在展柜中展出了两幅典型的陵阳公样的作品,一幅是宝花团窠立狮纹锦,另外一幅是独窠牡丹对孔雀纹锦。这个纹样出自于辽代官员耶律羽之的墓葬之中,可见“陵阳公样”在唐代之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于汉唐,因其厚重的文化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工艺技术,历经数千载而不衰。蜀锦传统织造技艺制作工序繁杂,从程序上说,需经历图样设计、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重要环节,每一道程序都涉及到独特的技艺。

在蜀锦织绣博物馆一楼,一台清代道光年间的小花楼木织机正在工作,与巨大的机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上细过发丝的丝线。两位配合默契、操作熟练的大师,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也只能织出7—8厘米正常纬密的锦缎。

蜀锦非遗省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曹代武介绍,以这幅《八答晕锦》为例,整体上看是红色的,称之为底色。底锦为红锦,但是上面有蓝色、绿色、黄色,它其实是靠梭工投梭的纬线的颜色呈现出来的,称之为纬锦。

今年57岁的曹代武出生在成都蜀锦厂,自小跟着父亲曹福生学习,八九岁就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蜀锦的传统技艺。蜀锦传承千年而不绝,它是一代又一代的手工艺匠人的精神传承。从事蜀锦事业40余年的曹代武陆陆续续带了十多个徒弟。

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蜀锦传承人们也在对蜀锦织造的工艺设计、经纬配色等进行创新。时至今日,这门技艺仍然焕发着生命力。

2023年,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奖牌绶带就运用了蜀锦工艺,向世界展示了蜀锦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编辑:秦秦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