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以家风为镜 照见家国同构的文化根脉

时间:2025-04-08 09:35:1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评析】以家风为镜 照见家国同构的文化根脉

【文化评析】

作者:沈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今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章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多年来,央视及山东、河北、湖南等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门楣之上》《国脉家珍》《守望家风》《成长》《齐鲁家风》《中国官箴》等一批关于家风题材的纪录片和专题电视节目,覆盖全国亿万家庭,为社会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家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成风化人的积极作用。

“门楣”,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泛指门庭、宅第、家族。更有一种精神的门楣,特指那些悬于门楣之上的匾额,挂于内庭之中的堂联,包括刻写在族谱宗祠里的祖训等。《门楣之上》题材关注到中国家庭常以“光耀门楣”为荣,“辱没门庭”为耻。家族先人往往将“忠、孝、勤、诚、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用为家训、家教、家规。正是这种立前世之法则、作后世之规矩的家风传统,成为家庭稳固、社会稳定的坚韧纽带。

《齐鲁家风》在题材上不局限于传统认知的家风家训,而是着眼于“大家风”,涉及了诗书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家国情怀、廉政文化,乃至沂蒙红嫂、焦裕禄等现当代红色家风的历史传承。此外,像《国脉家珍》《门楣之上》等,也都是通过探寻家族家风延续的密码,展现家风的传承与发展,进而起到弘扬优秀家风的作用。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于门楣之上,在世代传承中转化为道德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历史上,一个个古老家族为了生存发展,把仁善之德与家国大义凝练成含义深刻的文字,成为蕴含道德理念、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文化形式日益多样的今天,一批专注于讲述家风故事、挖掘家风价值的文艺创作,强调良好家风对个人修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进而将千家万户的好家风汇聚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相信,这类旨在赓续优良家风的文艺创作,也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汲取无限力量、弘扬中华文化。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8日 03版)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