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12生肖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千百年来龙的形象遍及各个领域,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博物馆里找找曾经龙的形象。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座龙形碑首,两侧各有三条龙,三龙合一正契合了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主题“龙行龘(dá)龘”。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所谓碑林就是“碑石成林”,主打的就是“碑”相关的各种文物。在石刻艺术室里,有一座色泽乌黑发亮,气势威武雄浑的龙型碑首。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 陈利峰:“这是我们看到传统意义上古代石碑的一个碑首,就是碑的最顶部分。其实作为早期的碑它是比较简单的,它是没有碑首没有碑座的,慢慢地随着社会发展,所以咱们看到这个隋唐开始,等级比较高的碑,会有龟座以及螭龙的碑首。”
我们今天的主角来自唐朝,1951年在西安市东郊中兴路窑场出土。陈利峰:“首先它的质地特别好,是墨玉石,乌黑发亮的感觉,而且雕工非常精细,从两边侧面可以看出来有龙的装饰。它这个是唐朝标准的,我们可以看到爪子是三爪,到明清时就升级为五爪龙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通过爪子的数量也能看出什么年代的,另外唐朝龙体现还是比较轻盈的,消瘦一些。”
两侧的龙整个盘至顶部,螭首向下,身躯相互缠绕,穿梭在云纹之间。正面左右两条螭龙各伸出一爪,共同托举起一个精致的莲花台座,莲台上供奉着一颗散发着火焰光芒的宝珠。
陈利峰:“而且从侧面可以看的出来,这不止是一条龙,它每一面有三条龙,两面加起来就是6条龙。龙的形象已经是唐朝比较丰富多彩的形象了,可以看出来龙的犄角、背上的龙鳞。碑首没有刻字,正面刻的就是标准的佛教里的迦陵频伽妙音鸟,所以如果这个碑要刻字的话,应该是跟佛教有关系的。”
左、右两侧对称环绕的三条螭龙和妙音鸟的组合,让碑首产生了神圣而雄浑气势,也契合着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主题“龙行龘龘”,龙行龘龘出自我国古代汉字书《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
陈利峰:“我们今年春晚的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个‘龘’字写法,是呈‘品’字形三条龙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碑首,每一面是三条龙,正好是龘字的感觉,所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记者 林炎)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