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沙龙现场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如何通过一本日历的体量,来讲述秦国崛起几百年的历程?在12月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在秦地述秦事”—《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沙龙分享会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陕博日历》执行主编庞雅妮与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陕博日历》项目英文翻译负责人杨红英一同就《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编纂理念和背后的故事进行分享。
《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
《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第八本文博日历,为了延续这一陕西文创IP的品牌价值,日历编纂团队查阅了近800万字的文物出土及研究资料、报告等专业文件后,字斟句酌地撰写了每个月的文字内容,并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家文博机构及国外知名博物馆中精选了366件(组)相关文物,按时间线和空间线,从秦人起源、发展、制度建立、军事实力、文化融合到最终统一的过程划分,每个阶段对应一个月份,最后巧妙形成对秦人“回家”旅程的呼应,从而系统展现秦人自西周早期至秦帝国七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秦文化对汉代及后世的深远影响。
《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延续了《陕博日历》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将学术性和科普性融于一身的“日历书”定位,特别是与展览配套的选题原则,使得《陕博日历》具备了“看展手册”和“轻学术图录”的功能。以《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为例,不仅与陕历博本馆“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中的“东方帝国”段相契合,更与陕历博秦汉馆的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相呼应,堪称一本逛展 “好搭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陕博日历》一直坚持有中英双语,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文化多语种译介研究中心的翻译团队,通过省略、添加、重组、调整等翻译技巧的合理运用,完成了英文翻译的再创作,也为《陕博日历》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极大可能。
杨红英以一月日历主题“东来西成”为例,她说直译的话就是“from East to West”,或者把“from”去掉也行。“这个现在翻译软件都可以,但是这样就不能突显“东来西成”所蕴含的秦人东来的学术观点了”。最终,翻译团队翻译成“Tracing the Qrigin of the Qin people”,凸显了“追溯起源”这个概念,就和一月的日历主题相得益彰了不少。
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