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类型项目齐全 陕西已建成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时间:2024-05-28 21:00:49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大类型项目齐全 陕西已建成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5月28日,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青作了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非遗“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从此次执法检查情况来看,陕西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依法推动陕西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在完善项目名录体系方面,陕西省各级政府扎实开展非遗资源调查,掌握非遗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保护现状,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调查信息共享机制,为非遗事业存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陕西省已建成梯次合理、规模适度、传承有序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10大类型项目齐全,现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秦腔等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等76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榆林、汉中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681人。

在提升传承传播成效方面,报告提出,陕西省政府持续支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全国率先举办首届非遗发展大会,举办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大美秦腔”、西安剪纸等非遗传统艺术精彩亮相全国十四运和中国—中亚峰会,显示陕西非遗独特魅力。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炎帝祭奠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质量连年提升,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各地市大力支持传习所、陈列馆、传承馆和非遗示范基地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传承场所条件。持续推进非遗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充分利用节庆假日开展传播和展演活动,深受群众好评,形成良好的非遗社会保护氛围。

在加强创新利用方面,陕西省积极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实施非遗工坊推进工程,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乡村就近就便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立足讲好陕西故事,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出陕西非遗品牌活动,开展文化服务贸易,推动相关产品走向海外市场。推动非遗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动能,将非遗展馆纳入旅游线路和旅游设施体系,发展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水利旅游、文物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

非遗“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陕西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绩显著,但检查中发现仍存在法律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重申报轻保护问题依然存在、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创新性成果转化成效不够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执法检查组建议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非遗“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非遗人才队伍;要进一步深化保护利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辑:韩睿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