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不论是“祝融”探火、“嫦娥”揽月、“天和”遨游星辰、“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的重大成就,还是更薄“手撕钢”、更远光学“千里眼”、更重大锻件焊接、更快高速磁浮交通的重大成果,抑或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的产业升级……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构。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才能抓住战略被动,把握发展机遇。
从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从“三个面向”到“四个面向”……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从识变、应变看求变,坚持发挥好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不少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论是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起来,让双轮驱动的轮子转起来,还是在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时,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不论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税费支持减压力、以金融活水添动力、以集聚创新要素提能力,还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加速聚集高水平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高地相继隆起……瞄准高水平自立自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突破,一项项激发潜力的实招,定位精准,目标明确,布局深远,推动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从战略看策略,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必将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条件下,奔涌向前的世界潮流,是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等全球性挑战的迫切要求,是面向未来,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弥合数字鸿沟、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的共同追求。
从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到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从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赞比亚的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从大势看趋势,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全球视野谋创新,以人类福祉量创新,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我们必将在合作共赢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黄宗跃)
编辑:王佳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