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王建康:推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产业链、生活链、生态链

时间:2023-01-04 09:13:34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王建康:推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产业链、生活链、生态链

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作用,推动文化遗产深度融入乡村产业链、生活链、生态链,既是活化遗产、实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宝贵财富,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文化遗产大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作用,推动文化遗产深度融入乡村产业链、生活链、生态链,既是活化遗产、实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农业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一、推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产业链

推动乡村文化遗产的产品化和商品化乡村有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有些文化资源是无形的,以乡村居民的文化活动、历史遗产、民风民俗作为载体。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要让乡村文化资源真正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就要推动乡村文化从过去乡村居民自娱自乐的状态,从艺术家、专家学者眼里的文化,村民眼里的文化,要转向能够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面向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比如有很多手工艺,像剪纸、农民画等,可能在农民生活中也有使用,但是要推向市场的时候,它的艺术特点、艺术内容都需要面向市场转型。

另外就是产品要向商品转型。既要打造产品本身,也要考虑成本、营销渠道、促销活动等。秦岭有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推动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推动这些产品成为消费者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商品,需要大量的策划、整合、推广。要引导产品开发与现代消费需求相衔接,推动技术和创意设计进步,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形态,拓展市场空间,让艺术化表达、创意化设计、沉浸式体验成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对于比较集中而且相对完善的资源,和急需维护的资源,要以抢救和保护为着力点,重点是修旧如旧。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资源融入产业链,实现文化资源的产品化、商品化。

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活动的组织化近些年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劳动力到了城市,但是在乡村里边,还有一部分比如中青年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有相当的劳动能力,当地的一些手工艺资源,需要加强组织化,改变传统零散的模式,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让这些人利用手工艺,利用一些传统的文化产品来引导手工产品的发展,也就是积极发展“指尖经济”“炕头经济”。相关主体横向联合起来,不同的主体纵向协作起来,把一家一户的零散组织模式,转化成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专业化、全链条的发展模式,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全产业链,同时也可以搞一些培训班,发挥手工技能骨干的引领作用,以培训班、师徒制、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升手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质量。

二、推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生活链

依托文化遗产打造生活场景。乡村的功能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居住功能和环境功能。乡村居民进行乡村建设,重点是为了满足自身居住以及基于居住而相应带来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的需求。通过艺术乡建实践,让乡村在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引入美学元素、设计元素、创意元素,让乡村更加别致,让乡村的空间营造,村庄建设和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地区特色相得益彰。提取精华,剔除糟粕,通过美的元素的引入,让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美,展现出现代化的美,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把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融为一体,同时要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文化识别符号与重要的经济资源,通过把文化特色资源融入乡村文化标识、居住的庭院、街道、公共空间等设计形态,让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从抽象转向具体,从历史转向现代,从书本转向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

依托文化遗产打造乡村生活情景可以和民事、民风、民俗相结合,融入导视系统,通过民宿、乡村旅游景点、民俗博物馆、文艺演出等方式,重视和升华传统文化生活的情景。西安美院和鄠邑区共同合作的关中忙罢艺术节,就是重现和升华了传统生活场景。类似这样的实践在省内已有多个成功案例,比如佳县的赤牛坬,把陕北地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情景,编成情景剧,在乡村实地演出,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引起了广泛关注,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通过打造生活情景,丰富了群众生活内容,转化成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也把传统的生活情景通过现代方式进行展现,来吸引游客,转化成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把文化遗产导入群众日常生活。文化遗产分散在不同地区,单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可观赏性和体验性不一定非常强,通过艺术家、地方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地对相关文化遗产进行集成导入,让消费者和群众感受到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的文化遗产的美,让农民把文化遗产用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把乡村文化遗产引入乡村的生活链条之中。

三、推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生态链

乡村生态建设风景建设结合起来生态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陕西乡村文化资源厚重,可以在生态建设中着力打造基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乡村风景。鄠邑区沿环山路一线,把秦岭的生态美和关中地区民俗文化整合起来,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流量经济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生态建设要和农业遗产保护结合起来。陕西有很多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值得深入挖掘。农业遗产方面,佳县古枣园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临潼石榴、蓝田大杏、凤县大红袍花椒,汉阴凤堰梯田,都属于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郑国渠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何把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真正变成乡村的风景,做到古为今用,是乡村生态链建设方面的一个努力方向。

总之,就是要推动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从分散到系统,从无形转向有形,从抽象转向具体,从历史转向现代,从静态转向活化,融入乡村火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实践,融入产业链、生活链、生态链,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和现代化,让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农民富口袋、富脑袋的重要依托,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市民和农民融合、农业与文旅融合的粘合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宝贵资产。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王佳祯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