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郭佳欣 马晴茹)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调整后,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四方责任会有哪些变化?今天(12月29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
党双锁说,在近三年采取“乙类甲管”的时间里,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是整个疫情防控的一条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各种传染病防控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因此,乙管后仍要继续坚持发挥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合力,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属地政府在“乙类甲管”的时候,主要发挥管理和服务双重作用,但是在管理方面偏多一些,比如严格组织开展密接流调排查、风险区域划定以及人员管控、风险人员集中隔离等措施。党双锁说,在“乙类乙管”后,属地政府将重点侧重于服务,主要是要做好监测、预警以及疫情信息公布、加强和完善医疗救治方面的服务与引导工作。
行业部门在“乙类甲管”时,要指导所辖行业和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比如教育部门在学校疫情防控管理方面,外事部门对出入境人员管理方面,文旅部门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和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实行闭环管理等。在“乙类乙管”后,部门和行业要转向倡导员工加强自我防护、全程接种疫苗,以及发现阳后要居家自我照护等服务工作。但像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主管部门,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发挥重要的行业指导作用。
党双锁说,单位在“乙类甲管”时,要给员工天天测体温、监测健康状况,督促健康异常人员到机构就诊、密接人员要到隔离点去隔离。开展风险人员的排查、登记、报告等工作。但在“乙类乙管”后,单位要转向为员工提供疫情防控相关服务工作,做健康监测、督促打疫苗。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防止发生聚集性疫情。
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乙类甲管”时,个人主要是协助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是国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的重要原因。党双锁说,在“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方面仍不能放松,在重要场合还必须戴口罩、勤洗手,最好还是坚持用公筷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人把该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称为‘社会疫苗’,我们也在一直提倡大家既要接种新冠疫苗,也要接种这种‘社会疫苗’。”党双锁说。
编辑:马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