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西部网讯(记者 辛思捷 贺桐)6月28日,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国内增材制造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赛隆增材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增材制造原料、装备、服务全链条技术产业公司,将为西安市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深耕多年
“行业龙头”扬帆再起航
当前,增材制造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设备制造及修复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初步成为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创意及个性化产品的实现手段,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世界各国也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对此,2021年,陕西共部署打造23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就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
据了解,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发起并控股,依托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和团队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开展金属3D打印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的团队。
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嘉宾合影。
经过多年的发展,赛隆金属在2021年9月成功募集资金1.8亿元,并正式启动上市股改工作。股改完成后的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成为国内粉床电子束金属3D打印第一股。
目前,赛隆增材公司拥有国际唯一能够生产高品质难熔球形金属粉末的生产线,以及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粉末床电子束3D打印制品生产线,在金属粉末、制粉设备、打印设备、打印服务和粉末冶金制品等5个主营业务方向均处于行业头部位置,产品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以赛隆公司为“链主”企业的增材制造产业链,依托区内雄厚的政策资源优势迅速发展,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平台建设及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还带动了产业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经开区增材制造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
“十四五”时期,是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期,也是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只要把握好产业链这一核心要素,前进的道路上就有更多抓手和支撑。西安经开区紧抓机遇风口,牵住产业链建设这一“牛鼻子”,正在高质量发展大路上阔步前行。
西安经开区实施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担当“链主”
助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于陕西省意义重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截止目前,西安经开区共有各类研发机构253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各类创新创业企业载体119个。共有各类研发人员4万人,“两院”院士7人,在校大学生8万余人。可以看出,西安经开区具备优厚的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
有了雄厚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成果转化的“及时雨”。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西安经开区实施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孵化、培育下,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西安经开区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西安经开区已形成以西北有色金属、西部超导为代表的“原料加工—生产制造—部装总装—试验试用—检验检测”于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有色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应用。
赛隆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注重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工作,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先后承担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国家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
此外,赛隆公司还联合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金属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西安市电子束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西安市稀有金属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
西安经开区将集聚培育和壮大一批“链主”企业。
2021年,西安经开区印发《经开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度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产业链在“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四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形成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将集聚培育和壮大一批“链主”企业。
毫无疑问,赛隆公司将担当起增材制造产业“链主”企业的角色,将对西安经开区增材制造产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为新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作出突出贡献,为区域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新材料这一工业经济之根、先进制造之基更加稳固,让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西安经开区更加行稳致远。
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