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留住乡音里的乡愁,如何让方言有“家”?

时间:2021-11-22 11:25:38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秦知道丨留住乡音里的乡愁,如何让方言有“家”?

目前,陕西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如何更加开放地用好用活方言档案资源,做到留住乡愁、传承地域文化、留存城市记忆,让“乡音”永远鲜活,是未来方言保护与传承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870cef7a92a20f2fc9a0d86b99ebde3.jpg

你会说方言吗?你有多久没说过方言了?

在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长远来看,方言的消逝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语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载体的毁灭。目前,保护与传承方言文化,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历时6年9个月的陕西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全面完成,并出版了既能读又能听的方言工具书《陕西方言集成》,这对保护陕西地区的方言及以方言为载体的陕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945765e73491319e4c32b00d2e96f190.jpg

《陕西方言集成》。(资料图)

方言:家乡的标签与游子的眷恋

我国历史悠久,地缘广阔,民族众多,具体有多少种方言,无法确切计数,因此很多地方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之说。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学术界按照大的方言区,将中国方言大致归为七类;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中,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据考证,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比欧洲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要更大,欧洲的德语和荷兰语之间可以通话,但汉语的方言之间大多数完全听不懂。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在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了普通话名称和标准的确立,并开始向全国大力推广。由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当时已在社会交流中处于重要地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进行分组讨论,对于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定一致拥护;在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确定将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确立和推广,实质上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696373a936bae8f31f4e863b1801eeb8.jpg

“听南门说”乐队现场。(资料图)

要了解一个地域,方言是必经之路。

一个地方有了方言,顿时就有性格起来,更有人情味,更讨人喜欢。它虽然没有景点里那种人工开凿的痕迹,却能让人从中最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精神属性,并将本土的亲切感落到实处。

在国内首档方言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的主题曲《方的言》中,已故歌手赵英俊写道:“吃饭,你家乡怎么念,学得地道我就与那儿有关,再斟满不觉已天色将晚。”欲知家乡贵处,问声吃饭,听到发音便知。乡音是缠绕在乡愁上的藤蔓,是故乡留给我们的无形胎记,从乡音,到饮食,到行动坐卧,只要带着故乡的味道,哪怕只有一点点,感慨就延绵不绝。

“护城河畔长安城,永宁门外城门洞,晨钟暮鼓千秋史,听南门说”。近几年,陕西本土乐队“听南门说”通过网络平台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乐队,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迷到西安城墙的南门洞里看他们演出,演出视频最高点击率曾超千万人次。乐队成员以陕西方言民谣述情,融入秦腔元素,让更多的人感受西安的亲切,听到陕西的故事。

除了方言民谣,河南、陕西、重庆等地的“方言梗”也大量出现在网络平台中,乍一听有些生涩,却又让人感到有趣与活泼。

方言蕴含的乡土文化认同、地域想象、独特的音调与表达习惯都会给人带来新鲜感。而在方言流行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于方言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让方言有“家”:如何保护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DNA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其在对普及教育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各地方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甚至出现衰微的状况。目前,老派地道方言的使用者,出现了老龄化现象。

同时,进入互联网时代,方言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据调查,一种语言全面进入互联网后,其知名度将极大地提高,网上的互动还会给其带来新功能,吸引年轻人。相反,不能进入互联网的语言将会逐渐被边缘化。

a00758ecb89235f76ab55564862519f7.jpg

陕西方言“撩咂咧”。(资料图)

有人将方言衰微的原因归结于普通话的推广,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语,主要是交际功能,方言除了交际还有文化功能,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因此,一个人掌握普通话,与其是否学习和使用方言,并非天然的矛盾,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也并不相悖。

据了解,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通过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学术手段对方言进行建档、保存和研究。自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更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语言文化工程。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方言在市民生活中是“死的”,其传承将难免沦为奢望。因此,在对方言进行档案化的同时,还存在更多生动的形式,散发方言的魅力,将这种文化DNA留住。

在今年年初,杭州市滨和小学开设方言课,让孩子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了解杭州本地文化、故事,增加故乡认同感,同时也让“新杭州人”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和氛围中。方言课的开设,并非以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方言为目的,而是丰富学生生活,拉近学生对自己出生、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了解,同时,这也成为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扇窗。

无独有偶,去年,武汉市档案馆首开“兰台大讲堂”档案公开课,课堂上,市民代表和学生代表近距离感受武汉话背后的汉味、汉腔、汉韵,讲述档案里的乡愁,并首次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云端分享,近6万网友云共享了这场武汉方言的文化盛宴。

595bc9736ed08f68b62f2a457c8bb14c.jpg

《装台》剧照。(资料图)

陕西方言背后承载着三秦地方文化,陕北、关中、陕南三地方言差异大、情况复杂。但是,各种方言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还在不断变化发展。

比如,曾经流行的歌曲《西北风》、《信天游》等给大家留下一种陕西方言很“土气”的惯性感觉。但是在陕西本土乐队黑撒乐队的创作中,则更多地体现着陕西人独特的幽默、豪爽,甚至不为人知的柔情,以及充满魅力的陕西文化。如黑撒乐队的歌曲《秦始皇的口音》中,幽默地考起“陕西方言八级试题”;《陕西美食》赞美了数十个诱人的饮食文化小吃,让人听着浮想联翩......一改陕西方言民谣“土气”面貌,以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的方言歌唱来传播文化,成为一种创新性的文化形式。

在近几年的方言集成丛书的编纂、方言档案库的建立、方言档案公开课的开设等一系列的举措推进的同时,陕西方言频频引起荧幕热潮,在《武林外传》、《平凡的世界》、《装台》等热播剧中,陕西方言的出现为这些影视剧增添不少亮点,并引起各地模仿学习,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对陕西方言进行保护与传播。

随着老一辈方言讲述者的逐渐老去,方言的色彩也慢慢褪去。但作为地方文化无形的“胎记”,没有了方言,也就没有了文化的“根”。因此,要通过系统的记录与整理,让陕西方言永久保存。

目前,陕西省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如何更加开放地用好用活方言档案资源,做到留住乡愁、传承地域文化、留存城市记忆,以方言民谣、影视剧作等更加多元生动的方式,让“乡音”永远鲜活,是未来方言保护与传承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李炘弋 李为涵)

编辑:李为涵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