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牌树起来 好产品走出去

时间:2022-06-28 11:55:11  来源:榆林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好品牌树起来 好产品走出去

长期以来,榆林豆腐、横山羊肉、定边马铃薯、子洲黄芪、府谷海红果、清涧红枣等榆林优质特色产品,凭借上乘的质量、良好的声誉,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全市更有15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以下简称“国保”)认证,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长期以来,榆林豆腐、横山羊肉、定边马铃薯、子洲黄芪、府谷海红果、清涧红枣等榆林优质特色产品,凭借上乘的质量、良好的声誉,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全市更有15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以下简称“国保”)认证,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达到80家,两项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成为“国保”产品,不仅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还有助于实现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从而更好地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那么,榆林“国保”产品的发展状况如何?“国保”产业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影响力怎么样?“国保”专用标志的使用与保护处在什么阶段?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市相关行业领域进行了实地采访。

“芪”帜鲜明闯市场

子洲种植黄芪的历史已逾千年,但过去一直停留在民间散种的阶段,产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未成气候。2008年,子洲黄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子洲县持续加大黄芪产业扶持力度,特别是“三变”改革以来,原本撂荒的耕地经重新整合种上了黄芪,该县黄芪产业因此越做越大。截至目前,子洲县黄芪保有量已达15万亩,年产值约2.4亿元,同时有效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致富。

三川口镇毕家硷村村民曹发,就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我们家从爷爷手上就开始种黄芪,我自己都种了20来年了。”曹发说,他近年陆续承包近400亩土地种植黄芪,年营收额超过700万元,同时带动了300多户村民发展黄芪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子洲鼎盛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县较早从事黄芪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之一。子洲黄芪获批“国保”产品后,该公司成为了子洲县首家主动申请并被核准使用“国保”专用标志的企业。“现在看来,使用‘国保’产品标志后,大大提高了子洲黄芪的市场知名度和信任度,我们的企业也因此大受裨益。”该公司总经理姬存良说。

据了解,目前子洲县共有17家以黄芪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其中8家正在用子洲黄芪“国保”产品专用标志。凭借“国保”产品的“招牌效应”,子洲黄芪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市场已经拓展到了河北、广东、福建、香港、澳门等地,部分产品甚至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子洲县部分企业在黄芪咖啡、黄芪茶等产品上也印上了“国保”产品专用标志,但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相关规定中,子洲黄芪“国保”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范围是黄芪原产品或初级加工品。此外,还有个别企业虽然申请了专用标志使用权却一直没使用。“就个别企业存在的使用专用标志不规范问题,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有关企业规范使用,为子洲黄芪品牌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子洲县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续甫慧表示,规范使用“国保”产品专用标志,既是对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的保护,也能科学、有序引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避免不必要的处罚。

技术改良迎新机

海红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为“百果之冠”,素有“钙王”的美誉。近年来,府谷县坚持将海红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海红果种植面积达到5.36万亩,种植海红果树上百万株,年产量13.8万吨,并于2008年将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准使用范围为生鲜种类。

“截至目前,府谷海红果‘国保’产品专用标志申请并被核准使用的企业只有一家。主要原因是新鲜海红果味道酸涩,一般人不愿意吃,相关企业只能把海红果加工成果脯并对外销售。”府谷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文武表示,也正是出于对海红果鲜果产品市场前景的考虑,府谷县历届党委、政府一直在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推进海红果的全产业链打造,更好地实现产业富民。

府谷县海红果成功申报“国保”产品,尽管未能在鲜果领域带来显著的产业效益,但对海红果深加工产业却提供了极大利好。以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为例,该公司以海红果作为主要原料,研发出了海红果酒、海红饮料、海红白兰地三大类、16种延伸产品,并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海红果研发与深加工领域的佼佼者。

“府谷海红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说明其鲜果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深度信任和广泛认可,同时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拓展延伸提供了空间。截至目前,我们在海红果酿造技术领域已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企业也逐步形成‘公司+基地+果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累计收购海红果1000余万斤,带动海红果种植农超500户,帮助果农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刘文彦说。

在持续扩大海红果种植规模的同时,府谷县近年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海红果的树种改良工作。其间,墙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探索,将颗粒小、味道酸涩的海红果改良成了口感好、果粒大、适合生鲜食用的果子。“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周边一些城市对改良后的海红果逐步提高认可度,我们产品的销路一下就打开了。”墙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王欢说,合作社栽植的海红果树每年可生产鲜果30万斤左右,销售总额超过5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整体收益。

比之府谷海红果,清涧红枣有着更为深厚的底蕴。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清涧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全国重点产枣县之一,1995年即被国家授予“中国红枣之乡”称号,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超过80万亩。清涧红枣也因个大核小、皮薄肉厚、甘甜爽口,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一度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及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占据干制品大枣市场约30%的份额,并于2008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近年来,清涧红枣却因气候和市场因素影响,出现了滞销严重、丰产歉收、枣园撂荒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发展陷于困境,长期难以提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地农民白如祥就做起了贩枣生意,经过40年的摸爬滚打,从个体“小打小闹”发展成了企业化经营。他的企业很早便申请了“国保”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但因近年红枣品质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导致企业无法使用这一招牌。“收入不高,村里人自然就不愿在家务枣了。”情系枣农、心系枣业的白如祥说,清涧红枣的发展应当得到重视。

2020年起,清涧县聚力破解“保不住枣树、种不出好枣、卖不出好价”僵局,全面启动弃管撂荒枣林管护工作,县镇村三级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切实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大力鼓励枣农加大红枣“低改”力度,并按照财政承担70%、枣农承担30%的比例,由政府拿出300万元,对10万亩“低改”枣园实行保险;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作用,通过实施订单收购、发展干制品、饮品、休闲食品等加工产业,引导红枣产业进入良性循环,聚力推动红枣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在最大限度提高了红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的同时,也全面增强枣农管护枣林的信心。

货好还得会“吆喝”

定边县杨井镇南庄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脱贫模范户鲁峻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羊老大”。然而靠养羊发家致富,对于几年前的他来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2012年,常年在外务工的鲁峻旺回到家乡,就靠几亩薄田度日,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他开始了自己的养羊“事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但稳稳脱了贫,家里的羊子存栏量也超过了400只。“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全靠养羊。特别是定边羊肉很受市场欢迎,所以这个营生能一直做下去。”鲁峻旺说,现在他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还与北京的客户签了长期订单。

作为全国非牧区养羊第一大市的榆林,有着悠久的羊子养殖传统。尤其是处于白于山区的横山、定边、靖边3个县区,在独特气候、自然条件下自然选育的陕北白绒山羊,其肉脂肪含量低、肌肉弹性好,高蛋白、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一直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并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定边羊肉的质量和特色,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净化羊肉市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这一定边名特产品,定边县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服务、执法环境保障、加工销售及互联网+现代畜牧业等体系,促进了定边羊肉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定边县农德山庄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县第一家使用定边羊肉“国保”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范德说:“成功申报‘国保’产品,消费者对定边羊肉的认可度高了,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近年来,我们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700万元。”

与定边羊肉同样声名在外的还有横山羊肉。优质鲜美的羊肉,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再加上精美的包装,让横山羊肉扬名到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但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横山羊肉的包装盒上并没有使用“国保”产品专用标志。

“现在横山羊的圈养模式,与当初申请‘国保’产品时国家质检制定的技术指标有较大差异,所以现在全区尚无企业通过相关专用标志使用权审核,转而使用了省上制定的区域公共品牌技术标准。”横山区市场监管局业务股股长白涛说。

但即便如此,高品质的横山羊肉依旧不愁卖。横山区横山镇元坪村村民高占江家羊子存栏六七十只,还没到出栏时间便被订购一空。与高占江签订羊子收购协议的是横山香草羊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企业和横山区200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收购协议,每年销售羊子加工产品2万余只,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虽然横山羊肉一直在市场上走俏,但如果走出去得每一块肉能贴上‘国保’产品专用标识,更利于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广大养殖户也会因此受益良多。”白涛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榆林的15件“国保”产品中,榆林豆腐是唯一经过加工制作呈现到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既有康熙盛赞“清香白玉板”的传说,又有桃花水孕育清香甘甜的典故,再加上榆林“豆腐宴”获评“中国名宴”,以及酸浆点制独特生产技艺的加持,榆林豆腐一直深受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榆林豆腐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更是榆林人尽皆知的“公理”。

“它的质地很嫩,但又不是一碰即破,韧性十足。我在榆林工作几年了,回老家时一定会带上几斤榆林豆腐,家里人都很喜欢吃。”来自定边县的王先生说。

“榆林豆腐之所以大有市场,一是原料选用本地出产的优质黑豆,再就是以酸浆点制,是纯天然的食品,较卤水点制的豆腐更健康。”榆阳区御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靖说。

据了解,榆林豆腐于2010年获批“国保”产品,2021年全市共有5家企业、420多家作坊从事榆林豆腐生产,年产量近6万吨,其中对外销售量超过1.2万吨。“但因榆林豆腐的生产、贮存等标准化技术尚未成形,相关企业无法挂牌使用‘国保’专用标志,因此榆林豆腐的销售更多局限于本地。‘酒’香也怕巷子,产品市场化、品牌影响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榆林豆腐产业的整体发展。”榆阳区市场监管局业务股股长张利平说。

和榆林豆腐同样面临困境的,还有榆林的马铃薯产业。

2009年,定边县马铃薯获批“国保”产品,因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一度畅销国内外市场。“定边马铃薯申报‘国保’产品时,主要以国产品种紫花白为主,遗憾的是同后期引进的费乌瑞它、夏波蒂、陇薯3号等品种相比,紫花白产量低,品相也处于劣势,便逐渐失去了市场,农户也逐渐放弃了种植。”定边县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白云飞表示,由于“国保”产品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尽管定边马铃薯拥有最高“牌面”,但目前定边暂无使用该标志的企业。

靖边马铃薯于2015年获批“国保”产品,当年一度有10家当地企业(合作社)申请使用“国保”产品专用标志。因为同样的原因,相关企业同样放弃了对专用标志的使用。

基于全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260万亩,年总产鲜薯400万吨的发展实际,目前市市场管理局正在积极申报榆林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旨在依托产业规模优势,打造优质品牌,深挖发展潜力,切实提升榆林马铃薯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扎实推进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2021年我市已出台《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意见》。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以意见为指导,全方位加强对‘国保’产品的保护、监管,为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提供服务。继续推进‘国保’产品申报工作,使更多榆林特色产品获得保护,真正形成榆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群,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艾龙说。

编辑:融媒体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