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在榆林,种树成为一种信仰。榆林人民与浩瀚无垠的荒漠和肆虐无情的风沙进行艰难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治沙乐章,涌现了以牛玉琴、石光银、郭成旺、张应龙以及榆林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与集体,这些“治沙英雄”用行动诠释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风沙肆虐、土地贫瘠曾长久困扰着当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在这里展开。
为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在中央支持下,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随后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
几十年来,沙区群众以“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出“引水拉沙”“网格治沙”“障蔽固沙”“飞播造林”等治沙技术,为全国沙区治理开拓出有效道路。
40多年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先后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380多位姑娘前赴后继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如今,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一边护林,一边开展生态旅游。
牛玉琴1985年起带领全家治沙11万亩,目前,她们一家一年获得的生态补偿及林下经济收入达80余万元。
石光银以联户治沙的方式,带领村民将25万亩沙地变成了绿洲。目前,他的治沙集团有限公司一年的生态补贴及林下经济年收益达340多万元。
1984年,郭成旺承包了离家10公里处的荒沙地,带领全家常年吃住在沙地的简易房里,为4.5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如今,他家一年的生态补偿及林下经济收入达40余万元。
2003年始,张应龙累计承包毛乌素沙地中42.8万亩荒沙地,开始科学造林、治沙。如今,满眼青翠的人工林覆盖了曾经的荒漠,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数据,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860万亩流动沙区重新披上了绿装。这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退出陕西版图,标志着陕北地区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
经榆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林进沙退”的绿色奇迹。陕西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860万亩流沙现已基本达到固定半固定。
通过不懈努力,陕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1.8%提高到现在的33%,沙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0%。
最新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通过持续不断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措施,陕西森林面积已由1979年的447.1万公顷,增加到88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1.7%提升到43.06%。
统万城是匈奴遗留下的一座都城遗址,一度掩埋于沙漠之下,如今这里已成为绿意盎然的“大漠名胜”。
退耕还林、禁牧、能源结构变化等原因,黄土高原的植被已经大大恢复,入黄河泥沙大幅减少。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随着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红碱淖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
今日榆林乡村,已难寻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窑洞,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新村与新舍。荒漠化治理使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创出绿色奇迹。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曾是“老榆林”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榆林有44万户农民承包荒沙地等900多万亩。
1950年涌现出不少千亩、万亩的个人承包造林治沙大户。
上图:1974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沙地里挖坑栽柳;下图:2020年5月26日,游人在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参观。
上图:1985年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牛玉琴一家人肩扛背驮树苗行走在沙地中。新华社发 田捷 摄;下图:2020年5月23日,牛玉琴(左)与儿子张立强在查看十年前嫁接成功的樟子松林。记者 陶明 摄
左图:1998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帮助入股治沙的群众在沙地里打出多眼多管井;右图:2020年5月30日,石光银在自己治理的林子里捡到一根野鸡翎。
左图:1998年8月,榆林市靖边县郭成旺老人带着曾孙行进在沙漠中。老人的希望是:子子孙孙植树造林,直到沙漠都变成绿洲;右图:2020年5月22日,99岁的郭成旺老人(左)与孙儿郭建军抱着当年栽下的第一棵杨树,向参观者介绍当年植树的情景。
上图:2003年,张应龙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榆林市神木县(今为神木市),带领群众在沙丘上植树;下图:2020年5月27日,张应龙在观察长柄扁桃果实生长情况。
榆林市北郊的镇北台见证着毛乌素沙地由黄变绿的逆转和榆林城的变迁。
在榆林市的毛乌素沙漠沿线,乡村道路实现了绿树成荫。
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的村民在灌溉农田。
被绿色包围的榆林市靖边县统万城西南角城台遗址。
毛乌素沙地下游的黄河壶口瀑布逐步变清。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飞翔。
榆林市榆阳区黄家屹崂村居民新居。
编辑:融媒体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忒色 ◆早餐 2025-07-30
忒色 “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2025-07-29
忒色 本报记者 刘枫摄本报讯 (记者 刘枫 王姿颐)7月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青年和平对话会上,由西安外事鼓乐团13名艺术家演奏的唐代宫廷乐舞《七德乐》,赢得现场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 2025-07-28
忒色 这是西安铁路局开行的首趟红色照金旅游专列,旨在通过“全民健身+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让游客在旅途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2025-07-28
忒色 本报记者 李旭佳文/图毛茸茸的圆耳、微龇的小尖牙……近几个月,中国潮玩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在全球掀起热潮!从“00后”王莎莎对收藏超50件Labubu玩偶的热爱,到二手市场限量款溢价超200%的疯狂 2025-07-23
忒色 2025-07-21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