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五彩绳、DIY香囊、品尝粽子、修复“文物”、绘制龙舟……6月2日下午,来自法国、德国、阿根廷、俄罗斯、韩国、委内瑞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40余留学生齐聚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汉学院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在粽叶飘香中共享文化大餐,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知识点”火速 get
此次活动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国际交流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也是留学生们“走读西安”“艺术体验”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中国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用你们国家的语言怎么说?”“在你的国家有没有纪念某位名人的节日呢?”……活动在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四合院拉开序幕,老师们即兴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很快激发了同学们对端午佳节的“求知欲”。
“为什么像春节、中秋节之类的节日大家都是祝快乐,而端午节人们是祝安康呢?”互动环节,韩国留学生金庆俊提出自己的问题,西安外国语大学丝路汉语客社团的同学们化身“小老师”,向在场的留学生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包粽子、挂艾草、戴香包、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米娜表示,她喜欢端午节的仪式感,“丰富的传统习俗赋予这一天独特的含义。”
“粽”享端午盛宴
系五彩绳、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具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自己动手编织五彩绳、制作香囊,就更有意义了。
活动现场为留学生们准备了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色绳,在老师和社团同学的帮助下,大家学得有模有样,时不时相互交流编织技巧。不一会,一条条色彩斑斓的五彩绳便系在了手腕上,同学们开心地拍照留念。
“我非常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有机会体验五彩绳编织,非常开心!” 16岁的乌克兰姑娘杨灵灵兴奋地说。灵灵的妈妈杨颖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外教,她告诉记者,灵灵平时就喜欢绣十字绣,“几根简单的绳子编出的彩绳,竟这么有文化,端午习俗真的太有趣了。”
“成功了!”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刘文昊、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成功迫不及待地向身边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两位男生虽是第一次做针线活,却“无师自通”——按照图纸步骤,很快完成了一个粽形香囊的制作。 “老师讲过香囊不仅是美丽的装饰品,还有提神、驱蚊的功效。我要把它挂在床头,感受它的美妙了!”刘文昊高兴地说。
“端午安康!”接过软糯清香的粽子、香甜可口的绿豆糕,留学生们一边品尝,一边互相祝福,“端午节的习俗富有诗意,有机会我要把更多的中国文化传播到自己国家。”韩国留学生孙惠美说。
“客串”文物修复师
此次活动还为师生们设置了“文物”修复环节,通过复原“时光碎片”,学习文物修复知识,感受西安厚重的考古文化。
通过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一件古陶瓷的修复大致需要清理、拼对、粘接、补配、全色等多道工序。在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来自俄罗斯的乔彦凤、乌兹别克斯坦的王兰等留学生率先合力完成了一件陶器修复任务。完成的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位耐心又细心的姑娘忍不住击掌庆祝。
来自德国的留学生竹山虽是第一次接触文物修复,却是十足的“文物控”。“这周二我才去过陕西考古博物馆,非常有意思。”
到了壁画制作、共绘多彩龙舟环节,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身体验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这里文化氛围感太足了。”来自阿根廷的留学生李宏宇参加活动之余,还“兼职”了当日的串场主播——向远在海外的同学进行直播。“我要将每一个精彩瞬间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端午文化体验活动太有意义了,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法国留学生孟飞希望今后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
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副院长庞晨光表示,此次活动以端午节为契机,让留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魅力,增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留学生的视角,让更多人领略博大厚重的中华文化。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莹 图/记者尚洪涛
编辑: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