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让孩子们爱上传统文化

时间:2025-02-24 16:30:31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哪吒”让孩子们爱上传统文化

“结界兽很像青铜器,我想去博物馆看看!”“水能导电,冰为什么就不能?”……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不少孩子在看完电影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结界兽很像青铜器,我想去博物馆看看!”“水能导电,冰为什么就不能?”……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不少孩子在看完电影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孩子开始翻阅其他的中国神话故事;有孩子则前往博物馆探寻影片中的元素;还有孩子竟从电影的细节中捕捉到隐藏的问题,涉及科学、物理等方方面面。

孩子反应

爱上哪吒形象探索背后文化

现象1

看完电影迷上中国神话故事

“哪吒太有意思了,我想看哪吒的书!”陈女士8岁的儿子看罢《哪吒2》就着了迷,不仅模仿哪吒的语言和动作,还主动提出想阅读相关图书。于是,陈女士给儿子买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没想到孩子不到一个星期就看完了。

陈女士告诉记者,借着儿子喜爱哪吒的热情,想着让他能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道除了哪吒之外,中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神话故事。“儿子确实读进去了。有一天,他还特意跟我分享了《王质烂柯》的故事,特别用了‘神奇’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还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山洞,待了几个小时回家却发现已经过了100多年。”听到儿子的分享,陈女士感觉自己也很有收获。

和陈女士一样,詹女士也为一年级的“吒迷”女儿购买了一套儿童绘本《大家小绘》。“十几册绘本都是根据经典名著和童话故事改编的,既有哪吒闹海的故事,也有白蛇传、沉香救母等经典传说。”詹女士说,孩子寒假刷了两遍《哪吒2》,一下子对传统文化来了兴趣,“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孩子而言,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趣味和美感,是童年最好的滋养和守护,并且会在未来阶段持续发挥作用。”

2月22日,记者在当当网上看到,位于图书畅销榜总榜第一名的图书,就是跟哪吒电影相关的《敖丙传》。书评中,很多家长留言表示孩子很喜欢。

在京东网的图书销量榜上,一本名为《哪吒·三界往事》的官方原创番外绘本也名列本周榜首。

现象2

寻“结界兽”“天元鼎”打卡博物馆

“妈妈,我想去博物馆看一看。”寒假的最后一天,戴女士的女儿提出想打卡博物馆。寒假看了《哪吒2》后,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对电影中的结界兽、天元鼎等场景印象深刻。戴女士赶紧上网搜索,决定带孩子去一趟中国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里恰好展出三星堆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像,孩子看到后非常兴奋,说这跟电影中的‘结界兽’非常像。”戴女士说,孩子还在博物馆里看到了青铜器,联想到电影中的炼丹法器“天元鼎”。“她对法器背后的知识很感兴趣,不断地问:这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用途、为什么是这种的颜色和构造,还感叹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是这样的。其实,这就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戴女士告诉记者,在博物馆里,有不少孩子都是专门为了哪吒来打卡的,“孩子听说电影里那些炫酷的法宝、建筑、武器、角色等,许多都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原型,还想去其他博物馆再寻觅一番,找找七色宝莲、敖光的武器等原型文物。”

现象3

引发好奇追问“十万个为什么”

“问了我一堆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不得不挨个上网搜索答案。”张女士11岁的女儿看了《哪吒2》后,就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她应接不暇。

张女士说,这个寒假,女儿正好在读《西游记》。看完哪吒后,她回家特意翻到书中的一页问:“您看,孙悟空喝的玉液琼浆,是不是就是哪吒许愿要的那个?”看着书里出现的玉液琼浆四个字,张女士一时回答不上来,只得去搜寻答案。

没想到,女儿的问题接连不断,“我看《西游记》里面也有四大龙王,但是名字为什么跟《哪吒2》里龙王的名字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又把张女士给问住了。“我发现孩子关注的点跟成年人不一样,特别喜欢一些细节,逼得我也要去探究学习。”张女士说。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也有很多家长亮出了孩子在看完《哪吒2》后提出的疑问,其中有两个问题非常集中,也引发了很多家长共鸣。在电影画面中,敖丙用哪吒的肉身和申正道在瀑布下打得酣畅淋漓,为了限制申正道导电的能力,敖丙把水冻成了冰,瞬间占据上风。这一幕引发了很多孩子的疑问:“水可以导电,冰为什么就不能?”

还有电影开头的一幕,太乙真人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挖了很多莲藕,于是孩子们都很好奇,纷纷询问“为什么哪吒重塑肉身要用莲藕?”很多家长都表示,为了准确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他们只好上网搜查资料求助。

家长们欣喜地发现,一场电影成了文学和科普大课堂。

家长感叹

电影教育效果好过硬性灌输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很多网友发布了关于哪吒问题的总结,比如“哪吒究竟是三头六臂还是三头八臂?”“陈塘关到底在哪里?”“石矶娘娘是什么岩石?”“海底岩浆附近的生物为什么不会死?”……涉及的知识包括地理、生物、物理等众多领域,还包括其中隐藏的中国文化等。为此,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就像解谜一样探寻问题背后的知识。“这种学习教育的效果,比平时的硬性灌输好太多了!而且,现在哪吒也成了孩子们社交的重要话题。”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张女士说。

“孩子从电影院出来时跟我分享,电影中有一处很感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哪吒的母亲第一时间站出来守护他,即便外界误解如潮、压力如山,父母为了哪吒还是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对他的爱也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点生动诠释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詹女士说,其实,除了孩子本身,电影对家长也有启发,“家庭教育中的信任与支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挫折时,有勇气坚持下去。”

新学期开学,很多部门和学校也抓住孩子们中的这波哪吒热做文章。在微信上广泛传播的《当“哪吒”们穿上朝阳的校服》,就借着哪吒形象展示了多个学校的校服,海报上“无论是灵珠还是魔丸,每个孩子都有精彩的人生”“学海无涯我遨游,作业再多我不愁”等语言,以孩子们喜欢的“吒言吒语”给新学期加油鼓劲。东城区还有学校在致师生、家长的一封信中,以哪吒、敖光和太乙真人分别鼓励学生、家长和老师。

专家观点

传统文化焕新吸引年轻一代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素质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刘芳认为,一部动画片之所以可以激发孩子们巨大的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哪吒2》能够满足成人和儿童对动画电影共同的期待。和以往的单纯儿童电影不同,《哪吒2》让每一个年龄群体都能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能够实现同频。也就是说,在观赏这部电影的时候,家长不是孩子的“陪看”,而是独立的观影者,因而才和孩子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点,并能引发更多的亲子讨论。

另外,影片立足于中国的神话传说,更适合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口味”。与看国外的动画不同,源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动画能够引发群体的文化共鸣。在全新演绎中,家长有了更多可以分享的内容,家长与孩子的讨论和分享,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有了和孩子讨论历史文化以及科普知识的契机,形成特别自然的学习机会。

《哪吒2》电影的成功表明了我国国产优质动画的崛起,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新技术的加持,也是《哪吒》系列电影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重要原因。“《哪吒2》电影是在AI技术条件下,把中国传统神话再次展现出来,从反响来看,显然对未成年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它的一些表述或者说表达更是突破了传统,创造了新意。”储朝晖表示。

储朝晖认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艺术的传播和普及,需要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在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抓住年轻一代的心。

记者 骆倩雯 任珊 文

编辑:秦秦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