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向社会公布。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来看专家解读。
专家介绍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继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在布局结构上有新调整,重点强调了“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两个持续”分别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两个持续”,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四个着力”分别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通过“四个着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三农”发展具体目标上,也用了新表述,具体为“三增”和“三个更加”。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锚定农业强国建设这个目标,要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那么做到“三个更加”,就是农业的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新提法,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专家表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应用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说:“我们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大国,怎么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在这个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农业生产力,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我们说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这个方面现代前沿科技应用,对于我们来说也就非常重要。”
专家表示,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战略科学家、青年人才,整体上带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进步。同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