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有何感受?总台央视记者在会议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
在刚刚结束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
雷军称:“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关心、支持和爱护,让我们民营企业家还是信心倍增。总书记也给我们很多的建议,希望我们民营企业家能够立足实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包括怎么参与国际竞争,包括诚实守信。甚至领导也很关心民营企业还要引入现代化管理,做好接班人培养。小米这创业的15年来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我们要下决心把最新的,像AI技术怎么能够落地到我们各个终端产品上,能够让消费者能够体验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第二个,怎么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能够放眼全球,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王兴兴:2025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也参加了这次的座谈会。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底之前,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
针对记者提出的机器人是不是每天都在进化的问题,王兴兴称:“对,现在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过我预期的,每天给我的惊喜也非常大。你要把机器人的AI模型做好,做好了以后用更好的AI算力去把它训练出来就好了,所以大大地加速了这个技术进步。”
针对记者提出的,春晚的机器人离场的时候还是有人推着在走的,但是最近的新的机器人可能自己就能够起舞了,背后有什么技术迭代的问题,王兴兴称:“为什么下场是有一个人给机器人辅助一下,其实是为了好玩,增加了机器人和人的互动性。当然我们前段时间刚刚对人形机器人又做了软件算法的升级,让它更加柔顺,跳舞可能跳得比绝大部分人都好。”
那么未来,人形机器人要怎么发展?家用的人型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王兴兴称:“我个人感觉在今年年底之前,整个AI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我觉得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服务业或者一些工业机器人其实是基本可以推起来了,但家用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可能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还是会需要技术相对更成熟一点点。”
作为“90后”的“新生代”企业家,参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他有怎样的感受?
王兴兴称:“我觉得还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但肯定压力是比较大的。我觉得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在场的所有的民营企业嘉宾都感受到总书记的鼓舞,每个人我觉得都是精神状况非常高昂、斗志非常满。”
王传福:积极拥抱国际竞争
采访中,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告诉记者,只有开放创新才能共同发展。
在结束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
王传福表示听完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感受最深的是四个字——坚定信心,他称:“民营经济,我相信现在这个信心是最大的,如果坚定信心,发展会更快。总书记在2014年,也就是十年前讲了一句话:中国汽车要从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新能源车是必由之路。你看10年后的今天,新能源车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亚迪能够切实体会到在这十年里面党中央的高瞻远瞩。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提出了很多要求,各种政策怎么去落地的问题,我相信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去学习,我们有信心把企业越办越好。”
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当前新能源汽车出海遇到困难的问题,王传福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应该说无论从产品、从技术还是从产业链,领先大概3—5年,只有开放创新才能让世界能感受到这种好的产品,才能共同发展。我们没什么别的本事,我们就是靠技术创新,如果说我们的资产是什么,我认为我最大的资产就是工程师的团队,我们有11万名工程师,这就是比亚迪最大的资产。我们每项技术背后都是创新,每项技术背后都是绿色发展,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有11万名工程师的辛勤的汗水。”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家解读:政策落地不打折扣是当前的发力重点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专家表示,各项政策举措在落地过程中既要讲求可感可及,又要重视协调配合。
会上提出,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称:“针对民营经济,应该说已经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关键还是要让它落地。让民营企业真正有可感可及的获得感,真正感受到国家政策的这种含金量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专家还表示,各项政策措施在扎实落地过程中,还要重视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合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称:“就是政策部门之间的协调,使得他们出台的一些政策细则不会产生矛盾,就我们一再强调的政策一致性,在一些事情上有共识,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家解读:一些重点领域将向民营企业进一步打开大门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专家表示,一些重点领域将向民营企业进一步打开大门。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5.8%,比全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会上提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称:“这就相当于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或者说在准入方面开更大的口子,让民营企业能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这种投资,因为这些投资的经营和收益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这也是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想积极进入的领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称:“比如说我们看到民营经济促进法征求意见的这个版本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让民营经济能够平等地获得要素、平等地参与政府的项目、平等地进入市场。我想民营经济是非常希望能够作出贡献,如果他们有了这些作贡献的机会,他们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财经老王: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听参会企业家怎么说
本次座谈会还将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参加会议的企业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王雷——财经老王带来的分析解读。
一场最高级别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刚刚落幕,任正非、雷军、马化腾、马云等都参加了。参会的民营企业家都觉得参加完这场座谈会,信心倍增。他们还有一句让老王印象很深,就是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老王和我的数据新闻小伙伴一起分析了这11位民营企业家的访谈内容,发现他们谈得最多的名词是“技术”,很多人都谈到了,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些技术突破呢?我们通过词频分析发现,出现最多的动词是“支持”。
老王梳理了下发现,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到加速《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创新激励等多个方面,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更加深入。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次座谈会又强调,要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老大难、有些则是最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不管是哪种,都要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
企业家们还告诉老王,通过这个座谈会,他们看到的是国家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对于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力与信心。相信民营经济一定大有可为。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