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历彦飞在庭审工作中。 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法治日报记者 刘中全
工作以来,勇于承办重大疑难案件,审理了全国首例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全国十大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及第24批指导案例;情系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争做群众贴心人,多次收到当事人赠送锦旗;善于延伸司法触角,坚持以案释法、以庭代训,累计培训全市行政机关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
这些,只是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二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历彦飞“业绩档案”的一部分。
近日,历彦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群众选择相信法院,我们必须还他们公平公正。”这是历彦飞常说的一句话。
在一起治安处罚案件中,两位古稀老人因邻里琐事发生肢体冲突,公安机关对两位老人均作出治安处罚决定。一位老人不服,诉至法院,被驳回诉请后又上诉至白山中院。
“案件虽小,但两位老人怨气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导致老人出现身体问题,容易引发两家更大矛盾。”作为二审承办法官的历彦飞说。为彻底化解“坚冰”,历彦飞和合议庭成员多次赶往当地公安机关及两位老人家中,耐心做调解和释法工作。最终,两位老人达成和解,公安机关也自行撤销了被诉处罚决定,该案以老人撤诉的形式圆满解决。在拿到行政裁定书时,老人激动地说:“感谢法官们,为了我们这么个小案子,跑了这么多趟……”
多年来,历彦飞努力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消除他们的心理疙瘩,促成各方握手言和,用司法温情打开一个个“心结”。他注重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妥善审理个案,达到化解相关系列争议的效果。
此前,历彦飞审理一起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同时涉及行政、民事、公益、环境诉讼,在全国没有先例。他与合议庭其他成员准确把握诉讼主体特殊、法律关系多元的特点,同时兼顾行民两类案件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同、举证责任不同、适用法律不同的性质,最终采取行政和民事统一受理、分别立案、合并审理、先行后民、分别裁判的方式妥善审结,为全国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该案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推动了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对污水处理问题的改善,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全国十大环境公益诉讼案例、第136号指导案例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四批中国环境司法案例。
多年的审判工作,历彦飞养成一个习惯——在庭审后进一步与当事人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诉求,探求核心争议点,以便从“根儿”上找到解决争议的平衡点,避免同类诉讼发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由此导致难以认定煤矿工人能否按特殊工种退休。2020年,在接到煤矿工人王某诉讼案件后,历彦飞发现此案不是个例,未来陆续还有大量达到退休年龄的煤矿工人面临类似问题。
“本案能否妥善处理,不仅事关基层百姓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历彦飞说。为此,他反复与出庭的行政机关负责人沟通协调,提出“既注重审查职工档案,也尊重历史,综合评判原始佐证材料”的案件处理思路,得到对方认可,并当即表示对类似系列情形均全面审查、妥善处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案圆满解决,10余件潜在的诉讼也一并化解。
此后,再没有同类争议引发的行政诉讼,潜在的案件都消化于萌芽状态,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该案也因此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典型案例。
为了更好地“抓前端、治未病”,历彦飞坚持以案释法、以案促学,将法官变为讲师、将法庭变为课堂、将案例变为教材,助力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作为全省法院青年审判专家,历彦飞注重延伸审判职能,多次深入机关、社区、企业等场所义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现场答疑百余次。下沉到各县区、各行政执法机关举办讲座,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通过撰写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多次向政府反馈问题、提出建议,起到预警预防作用。他撰写的全市首份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得到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充分发挥行政审判业务优势,历彦飞以行政执法人员队伍为抓手,进一步发挥行政审判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示范效能。在开庭审理某房屋征收补偿案件时,他在全市法院率先开展“以庭代训”活动,被告某县政府县长出庭应诉,由市长带队,市县两级7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现场旁听庭审,“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参加旁听人员反响热烈。
“我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着党和人民的期待与重托,将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弘扬正气,热心服务群众,不断展现人民法官的为民之美、公正之美、清廉之美、奉献之美,诠释好新时代法官的使命和担当。”历彦飞说。
因工作表现突出,历彦飞先后获全国优秀法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最美法官干警、吉林省十佳青年法官等荣誉称号。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