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812次列车上演羌笛口弦合奏。成都铁路局供图
仪陇剪纸艺人与乘客互动。成都铁路局供图
从热火朝天的川剧变脸,到精巧细密的仪陇剪纸;从古朴醇厚的侗族大歌,到余味悠长的彝族月琴……2025年春节,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四川、重庆、贵州三地文旅部门,共同策划了首届“高铁非遗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在疾驰的高铁列车上精彩上演,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1月30日,大年初二,以非遗为主题的Y987次“熊猫专列”搭载着200余名旅客,从成都驶向西昌。火红的福字与喜庆的灯笼交相辉映,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在列车的一角,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仪陇剪纸非遗传承人何小锵巧手翻飞,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跃然指尖,吸引来众多旅客驻足观赏、体验。
与以往不同,这趟列车更富有文化内涵。在候车室,旅客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感受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列车上,不仅有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供游客体验,还有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五呷与旅客共绘彝族手工漆画。夜幕降临,当列车缓缓抵达目的地,一场彝族篝火晚会在站台上热烈上演。热情的彝族民歌悠扬动听,月琴演奏婉转悠扬,让游客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此次非遗节自1月13日启动以来,结合多条线路特点,已在川青铁路、巴南高铁、沪昆高铁、成渝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连续开展多场非遗活动,将羌年、剪纸、舞狮、侗族大歌、川剧变脸、彝族漆器、四川漆器、四川清音等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搬”进车厢,数万名旅客参与体验。
近年来,类似形式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备受推崇。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运期间,多地高铁非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哈尔滨开往漠河的列车上,5名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生动展示桦树皮烫画、面塑、刺绣等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在宁夏银川开往杭州西的G3189次列车上,一场以“看列车春晚,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让旅客体验了别样的年味;烟台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1088次列车上,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潍县布娃娃等非遗项目一一亮相,车厢内装饰一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铁路+非遗”,这场关乎“诗与远方”的邂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也为多彩传统文化走出“深闺”直达大众身边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非遗列车的活动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新道路,也为我们传承人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海元首次参与高铁非遗活动。这位坚守传承之路49年之久的老匠人,希望通过非遗技艺与现代交通工具相结合,提升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助推更多宝贵的非遗“被看见”。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非遗列车活动,让文化在旅途中升温,为旅客带来了文化惊喜。”成都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在活动中开辟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立体化展示、活态传承非遗价值和市场基因,增强旅客对文化遗产的民族记忆和情感共鸣、丰富旅游供给,扩大非遗传播的“朋友圈”,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搭建平台,为大众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供机会,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