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出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潮。他们不仅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也让年轻人找了奋斗目标。2月3日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隆镇,认识一位回到农村、扎根沃野的新农人,看看他和团队小伙伴们在春节前夕忙活些什么?
这是马亮和小伙伴们在拍摄推销土豆的短视频,这一批土豆是村民们2024年年底采收的。
2009年,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马亮曾在多个单位从事涉外工作,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2020年,他开始从事自媒体行业,主要工作就是帮老百姓们卖农产品,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马斯诺”。这个名字是取自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西吉县兴隆镇自媒体人马亮称:“埃德加·斯诺通过英文向世界讲述了八九十年前当时我们的西北发生的历史故事,在新时代的当下,我们也想通过我们的内容来讲好家乡的故事、讲好西北的故事。”
西海固曾经是西吉、海原、固原三县的合称,也曾是贫困的代名词。这么多年来,当地经过坡地改梯田、打井窖、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扶贫措施,不仅让这里的人不再因水而贫、因山而困,还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不少特色产业。“80后”的马亮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他见证着家乡父老乡亲们生活的变化。
2020年,他结识了老乡马昊东——一名当地的纪录片导演。两个人老家都在农村,虽然走出了土地,走到了城市,但对家乡、对土地,始终有一份深厚的情感。两人在一起经常聊起家乡的发展,时间一长,都有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2023年,两人一起回到了西海固。西海固的人和事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一口气拍了近60条短视频,但大都效果平平。
两人反复琢磨,决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打一个“土洋结合”:一方面,是土坷垃里长出的土特产、土到掉渣的方言;一方面,是马亮流利的英语。于是,他穿上了西装,来了一场“南瓜地里的英语演讲”。
短短一周,“南瓜地里的英语演讲”播放量高达1500万,12万斤贝贝南瓜两周就销售一空。
有了英语带货的经验,两人信心大增。
但他们也发现了问题:家乡产品走不出去,大多是源于产业链不完善。去年,他们尝试将荞麦、蜂蜜等农特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并搞起了一个制作油饼、麻花、馓子等油货的厂子。
在工厂里上班的妇女都来自周边乡村,过去,她们只能种地、带孩子,现在她们却成了家里增收的好手。
马亮他们给乡亲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大家也都相互帮衬着给他的短视频做配角,赛清香就是其中一员。
马亮他们作为第一批来兴隆镇搞创作的自媒体人,也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了方便他们作出更好的短视频,当地积极协调了办公和物流运转场所,还开始打造“直播小镇”。
自打贝贝南瓜的短视频火了之后,仅仅半年时间,马亮这个团队已经帮助家乡卖出了红皮土豆、贝贝南瓜等农土特产约37万斤。
马亮他们是农村电商中的重要一环,促进了乡村振兴。去年,固原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1200万件。这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是实践者,也是见证人。
马亮称:“中国西北的乡土现在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北的乡土中国也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对外传播和展示我们的家乡,展示中国的乡土。我觉得小伙伴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你的家乡不会亏待你的,当下的家乡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我们采访的最后,新一期的土豆宣推视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大家都很期待成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爆款。
2025年新计划 洋芋瞄上洋市场
前不久,马亮打电话告诉记者,他去了陕西西安。2025年,他和马昊东有一些新想法和新计划。一起去看看。
马亮称:“我来到西安,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关于农土特产品出口的一些政策,给家乡的好的农产品找一找新的销路。”
马亮称:“想做好我们的农土特产品出海,因为在网上不断有跨国物流合作伙伴跟我们接洽,这些我们都没有做过,希望在金秋能够把我们家乡做得特别好的农产品推向国外。”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