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7年8月23日《敦刻尔克》北京首映礼后,大导克里斯托弗·诺兰携新作《奥本海默》再次来到北京,昨日影片在环球影城首映。红毯不长但粉丝热情,诺兰一路上忙于为粉丝签名,他表示没有想到6年之后再来北京,喜欢他的影迷这么多,自己非常激动。
在现场互动中,刚到北京的诺兰被问该吃点什么北京小吃时,粉丝高呼“豆汁儿”,诺兰回应称,“好,我会试试。”
希望延续《信条》链式反应
《奥本海默》是部传记片,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对于为何想把奥本海默的故事拍成电影,诺兰表示契机是在拍摄《信条》之后,他希望延续《信条》的链式反应,“人类历史上最戏剧性的链式反应即是原子弹实验。我希望通过电影将科学家们带入这个链条,看他们按下大红按钮后发生了什么。”
诺兰表示奥本海默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有故事性,有丰富的人性,显然是导演和制片人喜爱的主人公,“在三位一体核测试中,他们是有可能毁掉整个世界的,但他们还是按下了按钮,我希望能邀请观众来到电影院参与到这场实验中,如果把自己放到角色的立场上,并不是很容易能做出按下按钮的决定的。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时刻,历史改变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传记片拍摄强化戏剧性
作为传记电影,观众是否应该在观影前了解一下影片的背景信息?诺兰认为没有必要,“奥本海默在美国虽然非常有名,但他的生活细节是不为人知的。片中其他角色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完电影感兴趣的人可以上网查询到其他角色的丰富故事,配角也可以拍成三个小时的电影,所以什么都不了解就是最好的。”
为了将这部传记片拍得不平淡,诺兰表示自己需要强化电影的戏剧性,这在他的电影叙事中非常重要,因此在《奥本海默》中,从奥本海默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但从唐尼角色的视角看到的是黑白的。“我如何使用摄影工具,如何搭建结构,都和叙事有密切的联系。”诺兰还表示他不想在这部电影中向观众传达自己的任何态度,“只想呈现一种历史的在场。”
诺兰说此前他写剧本从来不会代入某位演员的形象,但是写完《奥本海默》,看着原型人物蔚蓝的眼睛、刺穿的眼神,他脑海中立刻确定了演员——基利安·墨菲。在拍摄时,他对基利安·墨菲的要求是不要去模仿奥本海默本人,“我希望他去扮演一个有共鸣的真实的人,选角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这一点,所有演员都在不断理解自己的角色。基里安、马特·达蒙、小罗伯特·唐尼都是非常顶级的演员,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都没意识到演施特劳斯的是唐尼,通过他们的演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角色的复杂性。”
8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演员谭卓还在现场向诺兰提问,如何看待对奥本海默妻子凯蒂的角色塑造?诺兰表示自己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认为凯蒂是一个很复杂的女性角色,“我也非常幸运能请到艾米丽·布朗特扮演,她找到了这个角色的美,凯蒂是一个生物、植物学家,也非常美,在今天这个时代,她很可能和丈夫一样是曼哈顿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但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对她智慧的一种巨大的压抑。艾米丽找到一种方式来呈现这种压抑感,她的表演非常精彩,可以真的把观众拉到他们的亲密关系之中。”
《奥本海默》将于8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超7.35亿美元,超越《蜘蛛侠:纵横宇宙》上升至2023全球年度票房第5位。同时《奥本海默》也超越诺兰自己的《星际穿越》总票房,成为诺兰全球票房第4高电影。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