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4时,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下帷幕,13个月的展期中,展览频频出圈,引起各界关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记录。“金字塔之巅”为何能引发现象级的文化热?当中国博物馆展览进入“超级大展”的新时代,它将如何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本期《考古纪》,一起来看“金字塔之巅”的上海答卷。
这是埃及展最后一场《众神巡游》,演出结束,馆方的负责人集体亮相,感谢13个月以来观众的陪伴。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上博很疯狂,我们的观众更疯狂,正是你们这种疯狂的热爱,激励着我们不断地捅破天花板,创造下一个奇迹。
2025年8月17日24时,古埃及大展落下帷幕,395个日夜的文明之旅,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现象级展览的成功,也是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成功的文明对话与国际合作范例。
2023年年底,上博压上了8000万“家底”,只为了办一个超级大展。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这个压力确实很大,因为我们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投入去引进一个展,当你在做这个事之前,你也无法预料未来这个情况,实际上只能是一种预估。
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埃及展,该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标准答案。
风险与机遇就像是硬币的正反面。对于上海博物馆来说,这是一次冒险,也是展现中国博物馆策展、办展、运营展览实力的一次机会。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在前期谈判的过程当中大家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做极力地争取,所以在这个谈判的过程当中还是非常的艰辛。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褚馨:我们希望有非常好的或者非常精的这样一些展品,但是,埃及当然也是会希望是说,能不能降低一些文物的等级。这也是第一次埃及本土的文物这么大品类的一个出境,是在埃及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同时在全球的这个博物馆界也是首次。
展览打破了以往同题材展览依赖从欧美博物馆借展、以西方视角叙事的模式,由上博联合中国埃及学者团队进行自主策划,经过462天的筹备,最终从埃及7家重点博物馆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商借788件文物。
其中,超过95%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萨卡拉遗址的考古成果更是全球首次被大规模集中展示。
2024年7月19日,3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厅里,公众与古埃及文明近距离接触,在“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中,探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
古埃及文明大展策展人 颜海英:这个是其他展览所没有的,就是刚刚考古发现的文物没有进博物馆,直接就出境去展览。不同于以前十几年在中国的那些埃及展,那些大部分都是欧美国家已经现成的一些展览,我们叫做罐头展,介绍我们引进,而这次是上博独立策划,尤其是和埃及人直接合作这么一个展览,所以就带着我们文明古国后人独特的视角。
展览以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视角,通过通史与专题结合的方式展开独立叙事,为埃及学注入中国声音,并巧妙融入中国文物进行“文明对话”。
萨卡拉中埃联合考古项目中方领队 薛江:我们也是一个跨学科考古队。我们的发掘人员、考古人员以埃及为主。我们这边是埃及学家、图像史学家、科技考古学家,还有一些大量的科技工作人员,这样组成一个联合的考古队。我们对古埃及做的(研究)越多,能够与中国做这种文明互鉴或文明比较研究,一手材料多了以后,就会做得更加深入。
古埃及文明大展策展人 颜海英:我们可以用一手资料做研究,而且将来我们可以参与埃及考古,可以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我觉得这就是中国埃及学的一个分水岭,比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时期了。
2020年,萨卡拉的发现被列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埃联合考古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也吸引了境内外许多埃及学专家与考古学者的关注。
2024年,一场学术讨论会在上博举办,不少学者专程赶来看萨卡拉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贾笑冰:这些东西都是最新的材料,之前是没有发掘过的。之前埃及没有出土过,像这个巴斯泰特就是猫神的这个神庙,那么这个是填补了埃及学也好,埃及考古学也好,一个重大的空白。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教授 李晓东:我们也就是(研究了)40年左右,埃及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这个研讨会基本上至少是2/3以上的学者都到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蒲慕州:从学术角度来讲,它的确是对于埃及学者来讲,不但是中国的,这其实是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埃及学者,如果他们对这一块有兴趣的话,应该要来看一看。
2024年12月3日,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在上海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馆长带着好奇,专门参观了埃及展。
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馆长 洛朗·撒洛梅:I think the exhibition is impressive,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very important objects, but also you can see the research and the logics in the course of the exhibition. So I think it really brings something. It's not just a major exhibition of Egyptian art, it's also a new step in the knowledge of Egypt.
(我认为这次展览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有非常珍贵的文物,而且你可以从展览中看到背后的研究过程和逻辑脉络,所以我认为它确实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埃及艺术的大型展览,也是对埃及知识领域的一次新探索。)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席运营官 詹姆森·凯莱赫:Walking in and seeing this exhibition that is on for Egypt, I was overwhelmed. It is just so impressive and I'm thrilled to see that, you know, the Shanghai Museum is working at a global level and it's really bringing all of this to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o those that are coming to visit Shanghai.
(看到正在展出的埃及展时,我深受震撼,让人叹为观止。上海博物馆呈现了国际化的策展能力,成功将这些珍贵文物带给中国观众和来沪游客。)
这一刻,曾由西方主导了200年的埃及学研究,加入了中国视角,并通过“金字塔之巅”呈现在了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和观众面前。
观众 王女士:我是一个上博的粉丝,我觉得这个展看一次是绝对不够的,我光看这个(埃及展)。就是自己看一遍的话,是来了三次才把它全部看完的。(来埃及展)一共现在目前已经有12次。
作为上博的铁杆粉丝,王女士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不光要看展,还要听最地道的讲解,这一次,她报名了埃及学者阿穆的讲解,希望能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讲解里,学到更多有关埃及的知识。
埃及历史和考古学者 阿穆:我叫阿穆,我是埃及历史和考古教授,教埃及历史的时间已经超过12年。
记者:观众对这批埃及的文物最好奇的地方在哪里呢?
埃及历史和考古学者 阿穆:古埃及人死亡以后灵魂会跑到哪里去?为什么古埃及人做木乃伊?木乃伊怎么做?古埃及人认为是真的认为灵魂会回来,然后他的尸体会起来吗?会复活吗?古埃及人是那么肤浅吗?为什么给猫做木乃伊?为什么会有动物的木乃伊?
一支笔,一个本子,阿穆讲解不依赖电子资料,更像是一个喜欢随手板书的老师。
面对观众的各种问题,他常常边画边讲,把复杂的古埃及世界,用最朴素、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
埃及历史和考古学者 阿穆:我不认为古埃及是地球上的最早的文明,可是我认为古埃及文明是地球上的运气最好的文明。因为气候的和他们用的材料,所以东西才会保存得那么久在埃及讲埃及我觉得是应该的。跟埃及人讲埃及,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国家的历史,可是跟中国人讲埃及是我这辈子的最大的骄傲之一。
展厅里,阿穆并不是唯一的埃及面孔。为了埃及展,不少埃及旅游从业者远道而来。在“金字塔之巅”,观众们听见了更多来自埃及人的声音。
埃及文化讲师 王大力:猫咪神,猫咪木乃伊,因为我们带了很多。而且古埃及真的崇拜动物方面,特别是跟猫咪,供奉猫咪神庙,猫咪节。这个专题,这个展厅他们策划非常好,所以这个这方面观众比较喜欢。外地更多,我这次接北京来的、青岛 南京 苏州,比上海(观众)更多。
展厅里不仅有埃及朋友,还有神秘的众神夜巡、热情的鼓点表演,变装、互动、剧本、市集……过去13个月,近500场别出心裁的文创活动,让埃及展频频出圈。
游客1:感觉还挺好玩的,有很多活动,而且人特别多,因为是暑假有很多打卡点。
游客2:去年7月份来过一次,这次想以拍照为主,所以打扮了一下。
游客3:第一次看的有很多意犹未尽的地方,然后所以这次想要再来沉浸式地再感受一下。
观众携带宠物猫一同参观展览,呼应因考古而重新在世人面前的巴斯泰特神庙,“奇喵夜”成了喵星人的派对,这一创新形式也在全球综合类博物馆中首开先河。
观众:我们中国的“猫皇帝”,来会一下埃及的法老。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褚馨:萨卡拉的一个考古发现中,很重要的就是有非常多的猫木乃伊制作的一些技术和猫的木乃伊,以及有一些猫女神的雕像。
埃及人 塞徳:We have a variety.It is not just the human mummy.So we have also the cat mummy or the animal mummy,because it was sacred in ancient Egypt.
(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木乃伊,不仅有人类木乃伊,而且还有猫木乃伊或者动物木乃伊,在古埃及这是神圣的。)
活动推出后,人民广场周边宠物友好酒店的检索量提升了500%,整个周边的客房业绩同比增长20%。
展厅之外,埃及元素在上海各处“出圈”。主题游船、观展巴士、航班联动……为了配合展览,上博创新推出“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系列活动,打破了传统展览的边界,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席卷上海。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 汤世芬:展览它不仅要让我们读者对这些古埃及的文明有一些知识上的了解,同时它也是我们的公共教育。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有提供免费的,关于展览的重要文物介绍,下载量也达到了360万。免费印刷发放了 100 万册的这个全彩的折页。古埃及文明图文展进社区,像在天平街道的话,他们这个展览期间每天有3000多个人,这是超越我的想象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潘霁:在淮海路,他在上海的地铁站里面,不光是线下部分,线上部分,小红书上各种各样的打卡。经由埃及展的过程,把上海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包括上海本地的文化要素,通过这样一个媒介事件,打开了很多上海本地以及其各地来的游客和城市之间的关联。
把埃及展这样一个展览放到上海来做,其实更大的更大程度上突出了上海作为全球性一个文化枢纽的重要地位,它本身是有一个象征意义的。
持续13个月、横跨两个炽热夏天,上海博物馆堪称当之无愧的最热打卡点,整个展期加开220个夜场和专场,最后一周,这里开启了168小时 “不眠夜”模式。
观众(男):我半夜进博物馆还第一次。
观众(小孩):我是从海南过来的。
观众(夫妻):我们从青岛过来的,今天下午刚下火车,专门来看这个展。
观众(小孩女):很激动,第一次看,凌晨开馆,很神秘。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当下,为一个展赴一座城,怎么不算是一场别样的浪漫?
一年前,展览开幕,一票难求。一年后,临近闭幕的深夜“末班车”依然是人头攒动。
古埃及文明大展共吸引277万人次观展,超过7.6亿元展览总收入、超过300亿次全网曝光量,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数据显示,展览直接拉动城市消费比例高达1:48,这一数字刷新了上博两年前"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特展创造的1:15的纪录,更远超文化展览1:6的国际平均拉动水平。
得益于上海的区位优势、文化积淀、营商环境、消费潜力得天独厚。这是“一个展惊艳了一座城”,也是“一座城托举了一个展”。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 汤世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觉得我们处于一个博物馆在新的利好政策之下蓬勃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新时代。从地利的角度来讲,上海这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它提供了极大的这样的一个底蕴或者是养分,参与这个展的工作人员,热爱上博的观众,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激励。城市,跟我们展览,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彼此成就的一样这样的一个关系。
2025年8月17日24时,古埃及大展落下帷幕,这场因中埃联合考古而起的大展,又开启了中埃联合考古新的章节。
亚历山大博物馆策展人 汉格·埃尔赛义德:展览的闭幕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本次展览的落幕并非结束,而是未来更长合作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的领导下,未来中埃双方将深化展览、学术、培训、创意等领域合作,让文明友谊持续升温,共谱合作新篇。
今年,上海博物馆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开展埃及最早都城——孟菲斯地区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在世界考古的舞台展示中国考古的力量。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陈杰:展览期间我们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埃及的博物馆或者考古机构的人员随展,驻扎在上海,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通过展览所产生的这种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促成了我们现在更快地联合考古项目落地。
落幕即启程,大展之后,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团队将向古埃及都城孟菲斯进发,开启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395个日夜,所有的压力、汗水和创新,最终化为闪耀的奇迹。“金字塔之巅”向世界提供了文明互鉴的“中国方案”,也交出了以内容驱动创新,提振文化繁荣的“上海答卷”。
记者 赵寒旭 王琳琳 雷小雪 王琦 吴海平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