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读懂超43万亿元成绩单的含“新”量

时间:2025-01-15 14:04:10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社经济随笔:读懂超43万亿元成绩单的含“新”量

探析我国外贸发展历程,还要认识到,向“新”而进,才能更好地稳中求进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读懂超43万亿元成绩单的含“新”量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胡林果

1月13日,我国外贸领域的年度成绩单发布,数据令人瞩目——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外贸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质升量稳目标顺利实现。

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外部需求收缩、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给各国经贸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顶住多重压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韧性和动力从何而来?

不断上升的含“新”量是重要支撑。相较以往,2024年,我国外贸可谓“新”意更足。

从产品看,越来越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小到3D打印机、平板显示模组,大到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均大幅高于我国出口整体增速。

从业态看,跨境电商、保税维修、边民互市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相比2020年多出1万亿元,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市场看,对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增势的同时,我国努力拓展“朋友圈”: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进出口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不出海就出局”“在家面壁不如出门碰壁”……新年伊始,许多外贸人早早开启“空中飞人”模式,远赴海外参展洽谈见客户,他们敢闯善拼的干劲,正是中国外贸迎难而上的生动注脚。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格局加速变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多,外贸发展环境仍不乐观。特别是2025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外贸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从市场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外贸来说,国际贸易形势风云变幻,总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新的起点,如何借助2024年取得的“新”成绩、积聚的“新”力量,激发更多外贸发展新增量?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外贸”列为今年重点任务。近期以来,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优化通关作业流程等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实施,推动外贸发展新的合力正在形成。

眼下春节渐近,很多企业仍“火力全开”。为了给海外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除了常规的夏衣冬做、冬衣夏做,浙江一家服装公司正忙着把生产线向柔性化定制方向转型升级。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转移,必须在加快创新中提升供给能力,牢牢牵住核心竞争力这个“牛鼻子”。

事实证明,竞争越是激烈,越会倒逼改革创新。如今,坚持以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以多元市场开辟新空间、以高水平开放塑造新动能,正在成为万千外贸经营主体的重要着力点。

探析我国外贸发展历程,还要认识到,向“新”而进,才能更好地稳中求进。要通过创新提质,解决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打开外贸发展新天地。

2025年翻开了新的篇章,在工厂、在园区,外贸企业全力争取“开门红”的势头已经显现。干字当头的图景里蕴藏着经济发展的蓬勃脉动,也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随着不断提升的含“新”量积蓄起强大动能,外贸“稳”的基础将更扎实、“好”的变化将更突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将更加有力。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