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丨保护与传承 擦亮文旅名片的“昆山经验”

时间:2024-09-23 10:28:20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丨保护与传承 擦亮文旅名片的“昆山经验”

在昆山,戏曲受到人们的欢迎,一面得益于2018年开始在昆山举办的汇集了全国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昆山的戏曲百戏博物馆

央视网消息: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在实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不忘积淀历史文化,而文化也在“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活动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昆山又是如何擦亮文化名片?

“无昆曲,不昆山。看戏曲,到昆山。”这是在昆山采访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在昆山,戏曲受到人们的欢迎,一面得益于2018年开始在昆山举办的汇集了全国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昆山的戏曲百戏博物馆。

这座年轻人口中的“宝藏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 1.7 万平方米,折线型的屋顶像是两只戏曲中的水袖,而下方的格栅采用了戏曲传统的记谱方式——工尺谱的设计。博物馆的临展厅正在举办《西厢记》的展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观。

作为国内首个集齐348个剧种的戏曲主题博物馆,这里利用影音技术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生命,也用更生动的方式走进人们生活。截至2024年9月10日,博物馆开馆286天,已经接待的参观者数量达到了301079人次。

昆山作为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顾炎武等名贤,为此,昆山设立“顾炎武日”,创排昆曲《顾炎武》。昆山还拥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用文旅融合的方式加快古镇老街的焕新。在昆山热门的旅游景点,《只此周庄》正在上演。用国潮重构了江南水乡想象空间,也让作为“看戏人”的观众沉浸其中成为“入戏者”。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