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通义坊遗址发掘遗迹27处

时间:2025-11-07 08:14:4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隋唐长安城通义坊遗址发掘遗迹27处

《隋唐长安城通义坊遗址2023年发掘简报》近日公布

0f970933aef45e039c5d2a5c4f3cf09f.jpeg

发掘平面图(资料照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隋唐长安城通义坊遗址2023年发掘简报》近日公布。2023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共清理灰坑、水井、沟等遗迹27处,出土遗物73件(组)。此次发掘为研究通义坊的布局和历史沿革提供了新资料。

通义坊在皇城以南、朱雀街西第二街从北向南第二坊,北邻太平坊,南接兴化坊,位于隋唐长安城外郭城的中心。本次发掘清理的遗迹中,灰坑形制多样,有近圆形、不规则长方形等。水井J3平面呈圆形,口大底小,壁面较光滑,井内出土大量灰陶残片与砖瓦残块。唐代沟G1为长条形,底部凹凸不平,出土少量灰陶片、瓷片与板瓦等。

出土遗物主要为建筑构件和陶瓷器,另有少量铜钱、铁器与贝壳等。陶瓷器中,修复完整及可辨形制者共56件,包括瓷器、釉陶器和陶器3类。陶器器身可观察到使用痕迹,可能是寺院僧尼或者通义坊内达官贵族的生活用器。建筑构件约10件,包括瓦当、条砖、板瓦、脊头砖等,均为泥质灰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度发掘区域出土的花边板瓦、脊头瓦等建筑构件与青龙寺遗址和朝元阁遗址的同类遗物相似,推测遗址内也曾有较高等级建筑存在。陶瓷器遗物中有2件黑陶钵,胎质细腻轻薄,漆黑发亮,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灰陶器。目前,唐长安城发现这类黑陶钵的地点均为佛教寺院,如青龙寺遗址和西明寺遗址。临潼庆山寺舍利塔地宫的供奉器物中也有磨光黑陶钵,说明这种器物与佛教有渊源。钵是比丘六物中的食器。瓦钵有3种颜色,黑色为其中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唐代黑陶钵可能是僧尼的日用品。

此外,《两京新记》载:“通义坊:西南隅,兴圣尼寺。”考古人员判断此次发掘地点应在兴圣尼寺遗址的范围之内。

(记者 赵茁轶)

编辑:韩睿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