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在比赛中 新华社发
赵心童在颁奖仪式上 新华社发
中国球手终于冲到了斯诺克殿堂的“终点”。在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结束的2025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中,西安籍球手赵心童以18∶12力克马克·威廉姆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创造了这项赛事以及斯诺克运动的历史。
惊艳表现 让官方“手忙脚乱”
在斯诺克领域,世界锦标赛、英国锦标赛和大师赛被誉为“三大赛”,这其中,世界锦标赛是斯诺克最高级别赛事,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冠军奖杯被视为球员职业生涯的终极成就。在此之前,中国球手参加这项赛事的最好成绩是亚军,那还要追溯到2016年,彼时丁俊晖一路闯进决赛,但在冠军争夺战中不敌塞尔比。
如今,“中国军团”已经成为斯诺克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此次世锦赛正赛32个席位有10个归于中国球手,创造历届参赛人数之最。其中,丁俊晖、斯佳辉、肖国栋和张安达作为种子选手获得“直通”,赵心童、周跃龙、吴宜泽、范争一、雷佩凡和庞俊旭则经过资格赛拿到了正赛“门票”。10名中国球手中,赵心童的表现最为抢眼,资格赛取得4连胜跻身正赛的他,在正赛16强战以及8强战轻松取胜后,半决赛遇到了斯诺克传奇巨星“火箭”奥沙利文。奥沙利文一直很欣赏赵心童,在平时也给予了后者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原本外界认为这会是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对决,但赵心童以17∶7轻松拿下,其中第二阶段8局比赛完成零封。赵心童的惊艳表现不仅惊呆众人,也令赛事组委会“手忙脚乱”,因为他在第三阶段就结束了战斗,使得官方售出的第四阶段门票成了“废票”,对此组委会不得不临时邀请老将戴维斯和泰勒进行一场表演赛作为弥补,组委会同时表示:“这是十多年来半决赛首次提前一个阶段结束,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
惊喜夺冠 颁奖时身披国旗
半决赛击败偶像奥沙利文的赵心童,在决赛中遇到了另一位传奇球星马克·威廉姆斯,后者曾三度在世锦赛上问鼎。
赛前,赵心童能否“一黑到底”是外界最为关心的,而这个问题在比赛第一阶段就几乎失去了悬念。第一阶段的8局比赛,赵心童只让对手拿到1局。尽管此后马克·威廉姆斯在不断积极调整,但赵心童手感一直“在线”,无论进攻成功率、安全球成功率、长台成功率都全面领先,最终赵心童以18∶12赢得比赛。
获胜后,赵心童在现场展示了五星红旗,并身披国旗完成了采访、颁奖仪式等环节。接受采访时赵心童表示:“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做到了,今晚我太紧张了,马克依然是顶尖高手,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他绝对是最优秀的选手。夺冠的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我都不确定这一切是否真实。”
这面国旗是赵心童团队在半决赛期间准备的,咸阳市台球协会主席杨明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赵心童,今年他还专门为赵心童拉了一笔不菲的赞助,助力赵心童训练、比赛。杨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我原本也会在英国为赵心童加油,但由于签证问题未能前往,半决赛期间我感觉赵心童有很大机会夺冠,所以发微信给他团队的人让赶紧准备国旗,有人开玩笑说我预测得准,其实是赵心童更有‘准头’,这次比赛他的表现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
5月5日,赵心童在颁奖仪式后庆祝。 新华社发(翟政 摄)
惊叹成就 丁俊晖表示祝贺
被誉为中国斯诺克“开拓者”的丁俊晖赛后也通过社交媒体对赵心童表示祝贺,丁俊晖表示:“之前我说过:‘很高兴地看到,当年我踏碎的门槛,如今已成为大家的跑道!’而今天,在这条跑道上终于有人冲到终点。”
丁俊晖所说的“终点”,正是世锦赛的最高领奖台。实际上,赵心童小时候的偶像也正是丁俊晖,其斯诺克梦想也源于丁俊晖昔日的成就。赵心童的父亲是西安人,早年前往深圳工作,1997年出生于深圳的赵心童,7岁那年偶然接触了斯诺克运动。赵心童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体育,踢过足球、打过乒乓球,但接触斯诺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天赋,“我小时候就想成为像丁俊晖一样厉害的球手,2005年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夺冠当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当时我就想象着自己走到冠军领奖台上会是什么感觉。”
尽管近些年训练、比赛基本上都是在国外,但赵心童每年假期回国一般都会回到西安看望家人。这一次夺冠后,赵心童也在与朋友微信聊天时提到近期有时间的话希望能够回到西安看望家人。
家是港湾,而手中的球杆,则是远行时所持的长剑,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追寻梦想。在28岁这一年,赵心童终于圆梦了。 (记者 闫斌)
中国书写斯诺克运动新历史
赵心童与威廉姆斯相互致意 新华社发
数据说话
13岁 斩获全国比赛青年组冠军
14岁 就能打出单杆140分
19岁 转战职业赛场
24岁 成为首位90后三大赛冠军
斯诺克圣地克鲁斯堡剧院北京时间6日凌晨见证了这项运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球员赵心童在决赛中击败“金左手”马克·威廉姆斯,成为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历史上第一位举起冠军奖杯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夺冠之后,赵心童将五星红旗展开,在球台旁边高高举起。
此情此景,让人回想起2005年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同样是外卡球员,同样是高歌猛进,年仅18岁的丁俊晖在决赛中战胜“台球皇帝”亨德利夺冠,成为中国首位排名赛冠军得主。全国观众目睹了中国斯诺克领军人物的诞生。
对于斯诺克运动来说,那是一个新的阶段。20年前,欧盟的烟草广告禁令让斯诺克失去长期合作的赞助商,比赛时长的不确定性也不受电视转播青睐,2005-2006赛季,斯诺克排名赛缩水至一年只有6站。在本土发展举步维艰时,一个人口大国及其市场对于这项运动的关注堪称救命稻草。在丁俊晖夺冠20年后,2024-2025赛季斯诺克拥有近20站排名赛。
“丁俊晖在中国斯诺克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们所有球员都认同这一点。”斯诺克名将、“巫师”希金斯说,“所有斯诺克球员也都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对于中国斯诺克来说,那也是新的阶段。郭华、庞卫国等台坛前辈是中国斯诺克运动的拓荒者,丁俊晖的出现则让中国斯诺克有了一位真正的旗帜性人物,引领项目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一度被打上“不务正业”“街头娱乐”标签的台球成为许多望子成龙家庭的新赛道,源源不断涌入的人数则转化为斯诺克赛场上“中国军团”的厚度。
厚度来源于基数,也来源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从家庭小作坊的自力更生,到世界斯诺克学院、国际台球培训学院纷纷建立,中国选手们拥有更多快速成长的机会。在假球事件禁赛处罚之外,仍有老将选择坚守,也有新人纷纷涌现,张安达、肖国栋、雷佩凡解锁排名赛冠军,白雨露封后女子世锦赛,并在职业赛场亮点频出。在本届世锦赛正赛亮相的中国球员多达十位,再创历史新高,十六强中空前地出现了六位中国选手。赵心童的世锦赛冠军堪称完整了中国斯诺克近20年发展史的“147分满分杆”。丁俊晖踏碎的门槛,成为如今后人起飞的跑道。
在中国举办的各项赛事也成为历年斯诺克赛历上的亮点。比赛的版图从北京、上海拓展至南京、武汉,更有玉山这样的特色小城。赛事的组织能力与举办水平广受好评,以前从未踏足中国的选手们来到中国、爱上中国。“火箭”奥沙利文、特鲁姆普更是先后通过优才计划成为中国香港居民。
“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中国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它不再只是英国的运动,而是真正走向了全世界。”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世台联)主席杰森·弗格森表示,“我们在中国学到了很多发展斯诺克的经验,现在也正在把这些经验带去别的国家。”
书写历史,也记录历史。因为具有丰富的青石板资源,玉山在上世纪末便与星牌和台球结缘,生产优质的台球桌板材。2013年,星牌集团为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在京外建设新的产业基地。而玉山不仅希望引入工业项目,也希望将品牌、赛事、文化等引入玉山,立项建设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二者一拍即合。
2017年,项目全面启动,包含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星牌台球产业园,以及由玉山体育中心、世界台球博物馆及名人堂、国际台球培训学院等组成的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中心。2024年,世界台球名人堂、世界台球博物馆正式揭幕,包括世台联在内的全球各台球项目国际组织齐聚一堂,见证盛会。或许对于更年轻的球迷来说,将来这里会成为克鲁斯堡剧院外,台球运动又一个朝圣地。
球员、球迷、协会、赛事、企业……20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斯诺克书写历史、迎来巨变。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国家对于斯诺克运动的热情,由于观看方式的丰富,已经很难统计总共有多少人见证了赵心童夺冠的这场比赛,但从北京时间凌晨三点直播画面下飞速刷屏的弹幕里,仍可一窥比赛的关注度。
在玉山举办的斯诺克世界公开赛期间,一张照片广为流传:当地的将军庙商圈里,上千人在大屏幕下驻足,观看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的直播。一张张脸庞被屏幕里比赛的场景照亮,一如中国斯诺克运动前行的道路。 据新华社
陕西台球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赵心童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后不久,陕西省台球协会便发出了贺信,称赞赵心童“让世界见证了来自陕西的磅礴力量”。近年来,我省台球运动发展也可谓驶入了“快车道”,承办了多项重磅赛事的同时,在普及推广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对于陕西台球运动近年来的发展,有几项数据令省台球协会主席张九峰十分感慨和欣慰,“去年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全省涉及台球项目的球馆、俱乐部以及相关公司超过了8000家,其中西安市有5000多家。另外一项数据是,中国台球协会今年4月在西安第二次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55个名额不到半天时间就报满了,其中陕西省有24人报名,11年前第一次举办培训班时我省只有三四个人报名。”
据了解,目前我省持证台球教练员共有50多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人。由于台球人口较多,傅家俊台球培训学院在去年也落户西安,目前共有70多人在此练球。另外,陕体集团多年来也在积极推动项目发展,除了举办斯诺克西安大奖赛等重要赛事之外,还计划成立培训基地,给青少年提供优质的训练平台。陕体集团举办的斯诺克大赛,让西安乃至陕西掀起了“台球热”,在张九峰看来,大赛的连续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普及推广,“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上了这项运动,除了在培训机构训练的以外,还有工作室以及球房提供培训业务。另外,我们也在积极推动项目进校园。”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七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开设了台球社团。前不久该校举办的球类运动会上,台球项目共有119名初中学生报名参加。据学校办公室主任康涌介绍,社团让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台球氛围,“有些孩子喜欢上这项运动后,会在外边找培训机构训练,有的打得很不错。”
如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比赛也是越来越多,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交流、提高技艺的平台。据张九峰介绍,今年省级比赛“月月有”,“有的月份每周都有比赛,不仅氛围好,而且水平高。相信赵心童的此次夺冠,也会带动陕西、西安台球运动发展,作为协会,我们也将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项目持续快速发展,为陕西体育以及中国台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闫斌)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