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宝宝巴士”走红 激发出行新活力

时间:2025-04-15 08:41:53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宝宝巴士”走红 激发出行新活力

体验报告  当“宝宝巴士”开进生活半径  2024年年底开始,300余辆车身小巧的黄色“宝宝巴士”被陆续投放到全市40余条公交线路上

2f1f6ae25a9c573e2dba9d908a29645a.jpeg

驾驶员齐煜展示“宝宝巴士”的无障碍设施

车来车往

从去年年底开始,西安街头不少十几米长的公交被6米长的迷你巴士所取代。这些被市民昵称为“宝宝巴士”的小型公交车,像灵动的游鱼钻进狭窄街巷,在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中灵活前行。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宝宝巴士”的走红并非偶然:当轨道交通骨架日益丰满,如何搭建与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微循环系统便成了破局关键。这场“以小博大”的变革背后,藏着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逻辑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颠覆性转身。

体验报告

当“宝宝巴士”开进生活半径

2024年年底开始,300余辆车身小巧的黄色“宝宝巴士”被陆续投放到全市40余条公交线路上。这些线路聚焦“短、频、快”,与地铁和干线公交形成“快慢组合拳”,专攻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曲江环线是首批使用“宝宝巴士”车型的线路。该线路串联起大雁塔、曲江池、金地广场、曲江书城等区域内的多个景点和大型商场,且与地铁四号线、八号线以及多条干线公交线形成互补。

“周末和节假日,会比平日周内客流翻倍。像最近来曲江赏花和旅游的人多了,乘客数量增长明显。”线路驾驶员齐煜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来到该线路起点大雁塔北广场站乘车体验,发现“宝宝巴士”藏着诸多“小心机”。

车辆小巧别致,相较于大型公交车辆10米以上的长度,这款比亚迪B60公交车车身仅6米长,周转灵活便捷。车厢内通道宽敞,每个座椅上配备有安全带,还设有爱心座椅、轮椅专属区、无障碍乘车翻转踏板等。同时,采用低入口踏步方式,乘客区无台阶,极大提高了乘客乘坐的便利性与舒适性。不仅如此,为使乘客出行更安全舒心,车辆还融入了电子后视系统、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多种智慧科技,实现科技与时尚的融合。

在车厢内记者看到,车辆驾驶舱与乘客座位区完全分离,并配有门锁,避免了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被干扰。驾驶舱两侧各有一个显示屏,展示着车身周围360度全方位的影像。“电子后视镜让驾驶员操作更安全,防碰撞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驾驶员保持车距,驾驶起来特别安心。”齐煜介绍。

在行驶途中,不论是在拥堵路段,还是在狭窄区域,该车辆因为“迷你”的优势,会车时都如鱼得水。此外,因为车体轻便,不论进站还是驶离,都能做到行云流水、反应迅速。

乘客画像

谁在爱上“宝宝巴士”?

体验乘坐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在非高峰时段,该线路以老人和儿童乘客居多。

当日,车辆行至曲江池南路时,还未停稳,“宝宝巴士”可爱的外观就吸引了刘女士两岁半的女儿。车停下后,刘女士带着她的女儿、母亲一起上车。

“最近天气好,气温也不算太高,带着老人和孩子去公园赏花、遛弯儿都非常合适。”提到线路上更换的新车型,刘女士非常熟悉。她告诉记者:“我们就住在曲江,日常的活动范围也大都在此区域内。我妈和我女儿都不太喜欢乘坐出租车,所以曲江环线这趟公交就是我们出门必备。”尤其是宝宝巴士可爱的外观,让刘女士的女儿最近爱上了出门。

“我们老年人出门全靠公交,这个小车换得特别好,起步和停车都非常平稳,车门也宽,提点大件东西上车也不憋屈。还有一点,这车配着下车按钮,到站前按一下就能提醒司机,对老年人真正友好。”家住曲江池南路的秦女士,对新车型的设施很是满意。

“在街道上行驶、掉头、礼让变道时比大车方便得多。比如线路途经的曲江一小门口,上下学时段接送孩子的车辆多,就会明显出现拥堵。而这时候小车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驾驶座上的齐煜今年33岁,但已经手握公交方向盘八年。如今在“宝宝巴士”车厢里,又找到了新战场。

“瘦身公交”

跑出灵动曲线 激活城市微循环

与曲江环线的全天候“萌系服务”不同,218路公交更像一位精算师——早晚高峰时用12米大车接送涌入高新区软件园的上班族,平峰期则切换为6米小车织密接驳网。

西安公交集团第五分公司三车队副队长赵磊介绍,218路公交可接驳至多条地铁线路,目前日客流量约3000人,主要客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经过调研后,车队在早晚高峰时段采用大车型,及时快速运转乘客。而在平峰时段则采用小车进行周转。大车保障潮汐刚需,小车填补碎片空白,实现运力精细化管理。

在西安公交近几个月的“瘦身实验”中,一组数据尤为亮眼:行驶在浐河东路的133路公交线路经历车型“大换小”后,客流量逆势上涨40%。这看似反直觉的结果,揭开了城市短途出行中蛰伏的“蝴蝶效应”。

家住浐河东路高科麓湾社区的王晖回忆起他以前拥堵的通勤路:双向两车道的浐河东路常常交通拥堵,12米长的公交经常卡在路口进退两难。

2024年底,当他乘坐上第一辆“宝宝巴士”在高峰时段的车流里自如穿梭时,他就意识到,通勤路从此通畅了。

王晖的单位在雁塔区,日常通勤需要乘坐133路公交车去地铁站。他告诉记者,133路是接驳浐河东路南段与地铁浐河站的线路,此前一直是大型公交车。2024年底,133路公交车陆续更换成了车身小巧、颜色醒目的微型公交车,车辆可灵活通过复杂路段,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部分线路客流的确有所下降,但换小车不是妥协,而是精准手术刀。这些‘微创手术’单看不起眼,叠加起来就是一套公交提速组合拳。”西安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副部长董龙辉介绍,监测统计结果显示,133路在经过车辆“大换小”的改变后,客流量明显上涨了。这也就意味着,小车单次载客量虽然少,但它胜在灵活性强、频次高,反而能弥补客流短板,周转效率提高了,总客流也就相应上涨了。

灵活进化

公交“瘦身”不搞一刀切

采访中记者发现,西安公交的转型之路,正上演着一场精妙的“加减法”。“宝宝巴士”陆续上线,其背后的逻辑是“精准投放”,而非“大水漫灌”。

随着地铁线路覆盖率越来越高,公交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角色正从“主力军”转向“衔接者”。砍掉与地铁高度重合的线路,将运力转移至社区微循环;在远郊大型社区与地铁站间架设接驳线,填补短距离的出行盲区……“减副线、强接驳、填空白、优服务”,这12字方针,让西安公交的布局,从“面面俱到”转向“精准狙击”。

“用小车替换大车,只是公交线路调整的一种方式和思路,并不会‘一刀切’地运用到所有线路中。”董龙辉介绍,从去年年底起,西安市300多辆“宝宝巴士”已陆续投放到40余条线路上。选取的这些线路均为小微型线路,优先考虑大型社区、远郊市民的出行需求。充分考量居民前往周边市场、社区、学校、医院等日常生活场景,同时兼顾衔接地铁站的长距离出行,充分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下一步,西安市还将继续增加“宝宝巴士”车型,投放在更多的社区巴士线路上,让小车型在城市中发挥大能量。

据了解,今年西安市将通过重塑城区公交线网,加强公交与地铁“鱼骨式”衔接。围绕地铁8号线和今年计划开通的地铁15号线一期线路,优化调整现有公交线路,打通小区门口到地铁站之间的“末梢交通”。同时,继续探索需求响应式公交线路,大力发展助学、通勤、就医、文旅类“公交+”线路,积极探索推进定制、网约等响应式公交服务。

“总体来说,公交的功能还会进一步细化,会根据乘客需求充分挖掘公交接驳潜力,真正做到让市民出行缩短距离、减少等待。”董龙辉说。

专家解码

西安公交的“进化论”与共生方程式

从大到小,公交车的进化不只是外形的变化,更是城市交通理念的革新。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如果公交自身不断优化线路,其吸引力、竞争力均会有所增强。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博士认为,城市的背街小巷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最后一公里”,小公交的出现完美契合了这些区域的出行需求。其小巧灵活的车身设计,使其能够自如地穿梭在狭窄的街巷中,真正实现了民生服务的全覆盖,体现了城市管理“无死角”的精细化理念。

“从交通体系发展来看,根据不同路段和区域投放不同车型,是交通立体化、多元化发展的生动体现。”王晓勇说,“宝宝巴士”这种灵活的车型配置,有效弥补了传统公交在复杂路况下的局限性,进一步优化了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让公共交通服务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谈及公交行业的未来,王晓勇认为,公交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社会公益的关键载体,其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公交始终是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的重要民生设施。现实中,每天都有大量市民选择乘坐公交出行,这足以证明公交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要化解乘客“等车久”的抱怨与公交公司运营亏损这一矛盾,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公益性质的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提供相应补贴助力公交行业渡过难关,持续为百姓提供稳定、可靠的出行保障。同时他认为,在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时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城市公共交通各组成部分应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真正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与全面提升。

文/图 记者 梁璠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