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计划2月26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时间:2025-02-21 08:34:17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 计划2月26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本报记者 阮班慧 摄青铜礼器瑰宝秦公镈、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铜鱼符、表情生动的彩绘陶女乐俑……2月20日,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亮相

3f206c654d6e312f3b72970362eb9bc7.jpeg

展出的珍贵文物吸引了旅客的目光。 记者 阮班慧 摄

青铜礼器瑰宝秦公镈、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铜鱼符、表情生动的彩绘陶女乐俑……2月20日,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揭牌亮相。该馆集中展示了历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期间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文物,以此全力展现机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历程,以及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古代长安的盛景。

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洪渎原,是《诗经》中记载的‘泾渭分明’之地,这里承载着从先秦至明清的完整历史序列。”西部机场博物馆筹备团队负责人陈瑶说,洪渎原在西周时期被称为“毕原”,是周文王、周武王及周公的安葬之地。秦汉时期逐渐得名“咸阳原”,也可称“咸阳北坂”。汉代,因五位西汉皇帝建陵于此并设有陵邑,故称“五陵原”。隋唐时期,这里被称为“洪渎原”,是长安附近众多达官贵胄的安息地。近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公众对文物在地展示的呼声高涨,考古发掘、博物馆等相关词条的全网话题讨论量超过10亿次。

“曾有考古学家以‘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来评价这片土地,如今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建成定能促使这片土地的历史遗存,更好地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力量。”西部机场博物馆团队成员常昕悦说。

2月20日,记者在西部机场博物馆看到,该馆以“基本陈列展览+专题陈列展览+临时陈列展览”为框架,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体系。基本陈列展览所在主场馆名为“四方馆”,占地400平方米,其命名灵感源于隋唐时期的外交官署机构,既呼应历史又彰显了恢宏大气的建筑风格。基本陈列展主题为“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以历年机场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文物为核心,分“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三个单元串联起千年历史。

“放眼全球各大机场,以机场建设时期的考古挖掘文物为主要展陈,并讲述有深度的历史故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可谓独一份儿,无疑具备独特的先天优势!”西部机场博物馆筹备团队成员侯超说。据悉,西部机场博物馆是全球首家设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除了文物珍品,还特别设置了非遗文创体验区,旅客可近距离感受皮影、剪纸、蓝田玉雕等陕西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铜鱼符: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

在基本陈列展览上记者看到一件唐代铜鱼符,这件铜鱼符是武则天的外表兄杨全节当年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

杨全节曾任太子左内率,很可能是武皇后监视太子李弘的眼线。他的两个孙女,一个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生了唐肃宗,被追封为元献皇后;一个嫁给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是为节愍太子妃,可见杨氏家族在唐高宗和武周朝的外戚地位。杨氏家族从北周傥城公杨绍起就葬于洪渎原,隋唐以后子孙祔葬,各自规划墓园,形成了庞大的洪渎原杨氏家族墓地,延续数百年。武则天母亲杨氏(杨全节姑母)顺陵即位于杨全节家族墓园东北2.6千米,也是杨氏在生前要求归葬其父杨达祖茔。杨全节墓园在最初是以杨全节墓为中心形成的夫妇异穴合葬墓园,南北长104.5米、宽80.5米,面积约合唐代方62步,恰好对应唐开元以前四品官员的墓田面积规定。65年之后其幼子易州别驾杨知什夫妇同穴合葬于墓园内东侧。因墓园内空间有限,90年之后其孙右卫大将军杨幼玉夫妇合葬于墓园外东北35米处。119年之后,其曾孙太子典设郎杨懔夫妇合葬于墓园外东北200米处。出土的系列墓志皆言归葬先人旧茔,且世代赠官,显示了杨氏家族数百年持续维护家族凝聚力和政治地位的努力。

按照唐代制度,只写官职没有写具体的人名的鱼符,这个人离职的时候是要把鱼符上交的,下一任官员再去使用。杨全节墓出土的鱼符上面没有他的名字,只有他的官职左内率,把鱼符随葬是罕见的例子,可能与武则天的特殊恩宠有关。目前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唐代鱼符非常少,屈指可数。

7c844e5d00592797fa5ec2949d176ae8.jpeg

秦公镈。 记者 阮班慧 摄

阵容强大的彩绘陶女乐俑

在基本陈列展览上,一组彩绘陶女乐俑被陈列在独立展柜中,格外引人注目。

这组彩绘陶女乐俑共28件,2022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南飞行区时,出土于洪渎原一座十六国时期墓葬。十六国时期,进入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基本实现了民族融合,关中地区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等统辖。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再加上战乱与民族交融等因素,这一时期遗留下来且保存至今的墓葬稀少,因此,关中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特征十分模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2年,考古人员在洪渎原发现的编号M63大墓,是目前十六国时期墓葬中最大的一座。该墓葬全长98米,深16米,由墓道、2个天井、2座壁龛及前、后室组成。在壁龛中出土了着甲俑、骑马女乐俑、陶仓、陶罐等。在前室中出土了乐俑28件,其中坐部乐俑20件、坐部和乐俑一组4件、立部乐俑4件。“这次亮相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彩绘陶女乐俑,就是出土于这座十六国大墓前室中的28件乐俑。”西部机场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均以斜坡土洞墓为主,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洪渎原M63大墓的发现不仅为关中地区十六国大型墓葬的形制结构研究提供新的例证,也为十六国丧葬礼乐中的乐器、参与者、场景等内容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

秦公镈:秦人开拓精神的见证

“珍宝馆每期精选一件陕西文物系统代表性文物,在88平方米的珍宝馆进行特展,首展重磅推出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瑰宝——秦公镈。”陈瑶说。

1978年1月下旬,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杨家沟公社太公庙大队社员在村中取土时,于一个窖穴内发现铜器。村民们保护了现场并逐级上报。经发掘清理,在距地表3米深的窖穴中,专家们发现了一字排开的5件铜钟和围绕铜钟半圆状排列的3件铜镈。经确认,这8件青铜打击乐器均保存完好,且在器身上有铭文。其中,3件秦公镈除大小各异外,形制、纹饰、铭文完全相同。经过对铭文内容的识别,专家确认这批青铜乐器的主人为春秋时期的一位秦国国君。

秦公镈由钮、舞、扉棱、钲、枚、鼓等部件构成,造型雄伟,工艺精美。镈为大型单个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是用以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

比起精美的造型,更令人欣喜的是秦公镈器身上135字的铭文。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文公、静公、宪公世系及业绩,着重讲述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记录了时任秦公朝夕虔祀祖先,纳聚贤才励精图治,勤于治国的心迹,可以修订补充史书对秦国历史的记载,极具参考价值。

据悉,西部机场博物馆计划于2月26日起面向公众开放,2月23日将开启预约渠道。(记者 赵争耀)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