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机票价格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平台上流传着各种低价机票抢票攻略,声称通过特定时间预订、代订等方式,能够轻松购得特价机票。
这些攻略真的靠谱吗?7月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体验。
“内部人员”的办法“没用”
刚刚大四毕业的郝樊蕾准备利用7月的假期和朋友们一起毕业旅行。她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了“低价机票攻略”的帖子,其中提到“周一下午最便宜”“时间越近越便宜”。
按照行程安排,一行人计划购买周四的机票。于是根据攻略,郝樊蕾在周一和周三两个时间段关注机票的价格,结果不尽如人意,“周一下午根本没降价,到了周三票价反而还涨了300元。攻略一点都不准。”
根据预测数据,2024年暑运期间(7月—8月),民航预计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35亿人次,同比增长7.0%,预计执行客运航班总量将达到99.4万架次,日均达1.6万架次,同比2023年增长4.1%。
出行人数增多,对低价机票的抢票需求也随之增加。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低价机票”,发现不少自称“内部人员”“旅游博主”的人发帖。
在一篇收藏人数超过1300人的攻略中,博主写道:“周二最便宜,周五最贵;机票一天会改三次价,关注下午一点以后的机票,订票人数少更便宜。”
记者按照此攻略进行了测试——选取了三趟航班,关注周二下午两点以后的机票价格与其他时段的机票价格。结果,并没有出现下降。在航司官网和三个旅游出行平台查询机票价格发现,这三趟航班也没有推出任何特价票。
小心!机票代订套路多
除了旅客自主寻找低价机票购买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也有很多卖家打着“特价机票代订”“优惠机票”等字样提供机票代订服务。
今年3月,晓艺(化名)在二手平台上找到一位卖家,花费12720元让对方代订国际机票。“3月11日,对方给我发来一张机票订单截图,说购买成功了,3月19日出票,让我确认收货,还说后续有问题可以找他。”
晓艺点击了确认收货,然而到了约定日期,却没有收到出票信息。对方称3月21日0时一定出票,结果依旧没有。晓艺准备值机时才发现,此前接收到的订单截图是P过的,对方根本没有购买机票,她被骗了。
她不得不重新花了2万多元购买了机票,再赶紧联系卖家和平台,然而卖家却失联了。
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来说,代订的特价机票有多种情况,有的可能来源于里程积分兑换、低价的尾单等渠道;有的是代理商以团购价订购大量团队票,然后以散客票的价格转售给单个消费者。
有的是利用与航空公司签订的大客户协议,以优惠价格购买机票,并以略高于协议价的价格转售给消费者;还有的代理商在出票时,私自为消费者的行程添加一段或多段不乘坐的航段(即弃程),以降低机票价格。
“如果团队收客情况不理想,未达到航空公司要求的最低出票人数,航空公司可能拒绝出票,导致消费者购买的机票无效。那么消费者就需要重新购票,且可能面临票价上涨的风险。”曾是空姐的之桃(化名)说。
有出行需求不妨提前谋划
之桃表示,机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供求关系、燃油附加费、汇率变化等。这意味着即使真的有“万能”低价抢票攻略,也不一定能够确保购得最低价机票。暑假属于旅游旺季,本来出行人数就多,航空公司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动态调整机票价格。因此,所谓的“时间表”或“某个节点购买机票更优惠”的说法并不可信。
那么,怎样能买到相对便宜一些的机票?“提前预订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机票费用,也可以关注航空公司的官网或者社交媒体账号,经常会有一些促销信息发布。其次,使用正规的比价工具进行价格比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考虑购买机票套餐或使用里程积分等方式来节省费用。”之桃建议。
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非官方机票促销信息,之桃提醒消费者应该注意鉴别,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机票要谨慎购买,可能存在风险。购票前仔细阅读退改规则,避免购买无法退改签的机票。购票后及时向代理商索要票号,并在航空公司官网或官方热线核实票号信息。对于需要报销的消费者,务必核对行程单的真实性。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