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长安、名人石刻、文物里的柘枝舞—— 揭秘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文博密码

时间:2023-08-05 08:18:31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诗意长安、名人石刻、文物里的柘枝舞—— 揭秘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文博密码

“长安三万里”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载的深情厚谊

cfd73a3b03d6d9b2b0b841b7b6fafe98.jpeg

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c124c8ce6882debeac59151614f0fb99.jpeg

玉舞人 西安博物院藏

5cfd2b07908b7099ece2423cfe96f4aa.jpeg

苏思勖墓壁画乐舞图(局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fe01c5385ad705e524061e0f6209a900.jpeg

羯鼓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e16f4b598a4393ad46582aebcf150489.jpeg

《肚痛帖》 张旭

b4cd58bd8d4da41e720cfc928a7ce6d9.jpeg

郭家庙碑拓片(局部)

□文/图 马凤霞

一部国风动漫再现大唐璀璨。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档上线以来火爆全网,该片通过精彩剧情和细腻精美的画面,展现了唐代诗人群体对“长安”的热爱和追求,诗中长安城里的历史人物也从影片里走出来,引发网友在古籍、诗词、文物中寻找他们的身影。而更多的网友则在热议中认为,电影充分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魅力,带领无数观众穿越千年感受锦绣盛唐。除了从诗词中满溢出的唐风唐韵,“诗意长安”更让影迷们积极探索与长安有关的名人文物故事,与诗人有关的石刻文物故事,还有曾经风靡大唐的柘枝舞也再次“活”起来——

诗意长安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长安

据该片主创团队负责人介绍,尽管电影取名“长安三万里”,但这里的“长安”,不完全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它是诸多诗人、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理想之城,是一个精神的寄托,而“三万里”便是抵达理想的距离。

“长安三万里”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载的深情厚谊。除这两位主人公外,影片还呈现了杜甫、王维、王昌龄等唐朝著名诗人形象,展现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西安古称长安,在诗人们的眼中“长安”不仅是一国之都,万民之城,俨然成为一种精神信仰。关于“长安”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无数文人从长安汲取灵感,挥手写下了不朽的诗句和华美的篇章,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长安印象”。片中出现了李白、高适、杜甫、张旭、王维、王昌龄、李邕、岑参等历史名人流传较为广泛的诗句,也有唐代乐圣李龟年、唐代名将哥舒翰、郭子仪的故事。据统计,片中共计出现了超过40首流传较广的著名诗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笔下的长安是万国来朝的国际化大都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笔下的长安是一座意气风发的城。“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眼中长安是一座才子相惜的城。贺知章一见李白,毫不吝啬赞美之情,称他是“谪仙人”。杜甫也是李白的粉丝,在他眼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李隆基笔下的长安是座将才之城“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笔下的长安是一座富丽繁华的城。“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笔下的长安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笔下的长安是一座英雄少年的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笔下的长安是一座佳人云集的城……

在许许多多诗人笔下,长安还是一座魂牵梦萦的城。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感叹:“长相思,在长安。”“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张敬忠认为:“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崔尚眼中“春日照长安,皇恩宠庶官。”留给张说的印象是“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刘禹锡表示“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卢照邻怀念“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千年云烟已过,当人们漫步在唐长安城诸多宫殿遗址上、穿梭于曾经的里坊之间时,仍然能够感受到它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这些伟大城市相同的浓郁历史气质。

电影中,剧情设计了一位长相丰腴的“玉真公主”,她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的心。据主创团队介绍,玉真公主的外观体形和头饰衣饰设计,参考了诸多博物馆中保存的唐代女俑,电影中她推荐了李白、王维做官。那么历史上的玉真公主是谁呢?据《新唐书》载,玉真公主是女皇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有两个同胞妹妹,尤其对这个玉真公主疼爱有加,因另一个妹妹(金仙公主)早逝,所以对玉真公主格外关心。哥哥唐玄宗曾多次“催婚”,都被玉真公主挡了回去,她愿意放弃公主名号也不愿意结婚。玉真公主热衷于学道和向父亲、哥哥推荐人才,帮助他们搞事业,跟宗教界和文化界关系密切,李白、王维就是被她推荐上去的。看完电影后,有观众戏评“至少在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城中有一个以玉真公主为核心的文艺沙龙,文人才子们在沙龙上通过文学交流、文艺表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获得推荐机会”。

千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玉真公主姐姐——金仙长公主的墓志,现在就保存在蒲城县博物馆内。金仙长公主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志石方形,长106厘米、宽108厘米。徐峤撰文,玉真公主书,卫灵鹤检校镌勒并题篆盖。志题“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铭并序”。志文33行、满行32字,楷书。盖题“大唐古(故)金仙长 公主志石之铭”,篆书,四饰四神及蔓草纹。两姐妹都崇信道教,一同入道家学习,金仙长公主18岁入道,筑道观于两京。开元二十年(732)卒于洛阳开元观,两年后陪葬于父亲睿宗李旦的桥陵,桥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对外开放。

电影最后以字幕简述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收复长安作为结尾。两唐书都记载,唐肃宗派郭子仪在至德二年和20万边军一起收复长安、洛阳。《新唐书》载,郭子仪85岁逝世后,“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著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位于礼泉县东北15公里处的武将山南麓。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建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保存的“郭家庙碑”,是郭子仪为他父亲郭敬之建家庙时所立,碑文记述郭氏家族世系颇详。此碑特点在于,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唐代宗李豫题。内容很大篇幅是对郭子仪功业的赞颂。写此碑文的时候,正是颜真卿楷书形成独特风格的时期,其书法与“臧怀恪碑”大致相当,风骨遒劲,有别于晚年诸碑。“郭家庙碑”刻于唐广德二年。螭首方座,高371厘米、宽126 厘米。碑题“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家庙碑铭并序”。正面碑文30行、行58字,楷书。碑阴分三截刻子孙名字职衔,共34 行,行字不等,行书。郭子仪父亲郭敬之的官职最高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并不显赫。就是因为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收复了长安、洛阳,对唐王朝有再造之功,官至中书令,封汾阳郡王,所以父以子贵,郭敬之被追赠太保。另外,郭晞是郭子仪的第三子,郭晞的墓志现在也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场所。比如在韩城市城东的韩城大禹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该庙内的墙壁神龛内壁上,就有明代绘制的郭子仪单骑见回纥的壁画内容。在渭南市蒲城县平路庙乡的关帝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石碑记载,唐代平定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曾在此安营扎寨,大败安禄山叛军。为纪念此役兴建有“平虏庙”,后谐音为“平路庙”而延续下来。该庙明代改建为关帝庙,清光绪十七年(1891)修葺。

《长安三万里》

诗人故事刻在这些“石头”里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上映,该片结合历史名人在融合多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同时,展现了宏伟的长安城、曲江池、胡姬酒肆、岐王府、塞外风光等大唐盛世场景,得到影迷较高评分。影片播出后,大唐诗人活了,也让保存在博物馆中与诗人有关的石刻文物活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想必很多影迷对《长安三万里》中的这个场景印象深刻。该场景取自李白《上李邕》中的名句。李邕是盛唐时期有名的书法家,以行楷名重一时,曾做过北海太守,后人称“李北海”。很多人在读了《上李邕》后,以为李白不被李邕待见,其实该诗是李白年轻时发的牢骚,后来李白和李邕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尤其是当李白得知李邕见义舍己相助一名为夫报仇女子的传奇故事后,特意写下《东海有勇妇》名篇。诗中特别对李邕冒险救人的事迹进行了赞扬:“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荣光。”

历史上的李邕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新唐书》的编撰就参考了李邕的《金谷园记》《狄仁杰传》等作品,此外他还著有《李邕集》等名作。李邕还是一个敢于在武则天面前进言的人,《新唐书》载,当名相宋璟提出斩杀张昌宗时,他说:“璟之言,社稷计也,愿可之。”李邕的正直个性最终在古稀之年被李林甫利用,他被杖杀后李白写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题江夏修静寺》等诗表达了对李邕深切的怀念。《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题江夏修静寺》诗云 :“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李白始终保持着对李邕的崇敬之情。

如今,李邕所书的“云麾将军碑”,依然保存在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桥陵,该碑书法劲健俊逸,娴雅洒脱,对后世影响很大。该碑是李邕为开元时期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撰文并书的唐代神道碑,也叫“李思训碑”。该石碑刻于唐开元八年(720),碑题“唐故云麾将军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李思训,字建景,唐宗室,高宗朝曾为江都令,武则天时弃官隐居,中宗朝初为宗正卿,开元初授右武卫大将军,死后陪葬桥陵。

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除了“云麾将军碑”还有保存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麓山寺碑”。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这是《长安三万里》电影中所展现张旭《春游值雨》的诗句。电影播出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保存的一件石碑受到了影迷的热捧,尤其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沉醉其中。这块石碑就是张旭的《断千字文》,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石碑刻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断石现残存6块,共两百余字。残存文字中无书、刻者名款,亦无书、刻年月。据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石刻卷》,北宋元丰三年知永兴军府事吕大防,曾将石苍舒所藏唐乾元二年(759)张旭所书《草书千字文》摹刻上石,置于府廨,碑林现藏断石应是此帖之断石,其移藏碑林约在明代前期。各石宽度不等,高度大致相当。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唐代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 以“草圣”名于当时与后世。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如有神助,时人称之“张颠”。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断千字文》为张旭暮年所书,虽然残断,却展现其“狂草”面目,是张旭能流传至今的较可靠的草书作品。张旭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三件,即《郎官石柱记》《断千字文》和《肚痛帖》。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观影中,不时会听到一阵阵的背诵声,此场景被媒体评价为“大型背诗现场”。有影迷当看到电影出现小时语文课本上的插图画风时被感动落泪,该电影还引发了影迷喜欢唐诗和探索跟这些诗人有关的历史文物。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多人都背诵过。有影迷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时,就发现了贺知章给杨执一写的墓志文。

杨执一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参与了张柬之等五王诛杀张易之兄弟的军事政变,拥戴中宗即位恢复了李唐正统,后来他任边郡地方长官,长期戍守边塞,取得了多次战事的胜利,开元十四年卒于鄜州刺史任上。此墓志记述杨执一家族世系和个人仕途功业甚详,多涉高宗、武后至玄宗时期历史事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贺知章在撰写杨执一墓志文时是右庶子集贤学士,此方墓志文属于制度性撰文之列。贺知章今存诗23首,尤以《咏柳》《回乡偶书》广为人知,他的文章在当时也很有名,杨执一墓志文明快晓畅,骈散兼有,阅读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措辞华美,极尽铺陈之能事。杨执一墓志刻于唐开元十五年,1951年出土于咸阳市底张湾村。志石正方形,志题“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铭并序”,志文45行,满行45字,楷书,盖题“大唐故杨府君墓志铭”,篆书,四周饰蔓草及瑞兽图案。

此外,藏在陕西各大博物馆中的石碑,如著名诗人张九龄、韦应物、薛元超的墓志,白居易为唐德宗的孙子李纁撰写的墓志,白居易的堂兄弟白敏中的墓志,上官婉儿的墓志,许敬宗为著名宰相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写的墓志,与柳宗元关系密切的唐代宰相廖有方的墓志,以及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关系密切的独孤申叔的墓志,也引起了影迷的兴趣,他们拍照、打卡,讨论诗人们的生平,让这些“石头”活了起来。

“舞筵”之上 旋转如风

文物中的柘枝舞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诗人李白为表演“柘枝舞”的女子伴奏,他一边敲击羯鼓,一边赋诗“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节奏明快、矫捷雄健的“柘枝舞”和胡旋舞、胡腾舞是流行于唐代的三大西域乐舞,其伴奏乐器羯鼓也源自西域,这些曾深刻影响了唐人的日常生活。珍藏于一些身份高贵的官僚贵族墓中往往胡腾舞与胡旋舞并存。如五代的将军冯晖,他的墓甬道两侧的浮雕砖上,分布有两枝舞,兴盛要略晚于胡旋舞和胡腾舞。据季羡林等学者考证,柘枝舞也叫“者舌”“柘支”“柘折”“赭时”“柘羯”等,均为音译。也有观点认为,是指南诏国特产柘木的枝叶。“石”为义,石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塔什干意即石城,柘枝舞是以石国命名的乐舞。

“细腰、雪面、皓腕、蛾眉”,从诸多唐诗对柘枝舞的描写中,以及从大雁塔门楣石刻和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兴福寺残碑石刻以及敦煌较多的壁画中都能看到其存在。胡旋舞和胡腾舞的舞姿或旋转,或腾空,以力度和速度为主,而柘枝舞的舞姿和服饰更加丰富和华丽,婉转妩媚。透过这些文物,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千年前柘枝舞者们移步换形,千变万化的舞姿和美目顾盼、秋波凝注的神态,她们曾见证了那个民族交流的大唐盛世。

柘枝舞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白居易《柘枝妓》诗云:“连击三声画鼓催。”电影中,李白为女子伴奏用的羯鼓,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羯,是一种打击乐器,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盛行于唐代。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保存着一面唐代的陶质“羯羯鼓”,也是唐玄宗喜爱演奏的乐器之一,每到春天杏花将开之时,玄宗皇帝率领他的乐队打击羯鼓,演奏音乐竟然催开了满庭的杏花。

时光越千年,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墓葬壁画中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进行研究后发现,舞者在跳舞的时候,有时候需用到一些道具,比如“舞筵”“球”等。《乐府杂录·俳优》云:胡旋舞“于一小圆毯子上”;《新唐书·礼乐志》云:“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

伴奏的乐队脚下也铺有专门的氍毹(qú shū),舞筵成为舞者更好旋转、腾空和营造浓郁艺术气氛的道具。唐代有26位诗人41篇诗文咏及柘枝舞,与舞筵有关的如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张祜《柘枝》:“红筵高设画堂开”。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唐兴福寺残碑”石刻舞者形象是柘枝舞的文物印证,该石碑为唐代开元九年所刻,碑石两侧刻有连弧蔓草狮子人物花纹。在图案中部有两名舞童,身着长袖舞衣,头戴佩有飘带的帽子,正脚踏莲花,拂袖双舞。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的苏思勖墓出土的乐舞图,是为迄今发现的唐墓壁画中最为完整的一幅乐舞图,在该图上可以看到舞者和乐手在“舞筵”上进行着表演。苏思勖乐舞图原绘于墓室东壁,长410 厘米,揭取时被分割为3幅。中间一幅绘一舞者,两边两幅绘乐队。舞者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络腮胡,头戴尖顶胡帽,着长袖衫,腰系黑带,足蹬黄靴,抬臂扭身,在舞筵上起舞正酣。苏思勖乐舞图左侧黄色氍毹上有乐队6人,分成两排,均戴黑幞头,穿圆领袍服,前排3人坐持琵琶、笙、钹,后排站立2人持横笛、拍板,1人伸出左臂,张嘴歌唱。右侧氍毹上有乐队5人,前排3人坐持箜篌、筝、筚篥,后排站立1人持排箫,1人似在指挥。

在西安博物院保存的唐代玉饰“玉舞人”。尾呈圆首矩形,正面雕出一位跳胡腾舞的男子。舞者长发蜷曲,高鼻深目,面带微笑,上着圆领紧身长袖衣,腰系长裙。他屈肘扬右手,左手摁于臀侧,双手均藏于袖中。右腿腾起,左腿微屈,肩披飘带,正舞于圆形舞筵之上。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