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涧县立足优势,多点发力,提振红枣产业新动能——“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北国枣业红枣生产线。资料照片
清涧是中国红枣之乡,受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红枣产业不景气,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红枣地成片撂荒。重振红枣主导产业体系,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为群众打开增收致富新门路刻不容缓。清涧县立足区位优势,以红枣产业为引擎,多点发力,提振产业新动能。
千亩红枣示范园: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心剂”
位于黄河岸边的清涧县解家沟镇郝村是红枣优生区。面对漫山遍野的红枣林成片撂荒现状,郝村采用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的方式,将千亩优质枣林具体分配到户,由在村居住、经验丰富的枣农进行精细化经营管理。
黄林生是一名从事了30多年红枣栽植的枣农,去年他承包了100亩枣林,在夫妻俩的精心管护下,丰收的大红枣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务枣的希望。“十来年没结过这么好的枣了,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挂果上都比往年好,县上还有枣林补贴,连同卖枣的钱,比务工收入高。”黄林生说。
丰收的年景,让劳碌了一年的农民喜笑颜开。村民黄存全是村里最早开始做红枣生意的一批人,去年他承包了20亩枣林,与往年收售红枣干制品不同,在雨季来临前,他就着手采摘和收购鲜枣,用来加工紫晶枣。“紫晶枣相比传统烘干枣价位高、销路好,关键是能抢在雨季前采收,不会让枣烂在地里。”黄存全说。
近年来,清涧县按照“提升一批、调整一批、改造一批”思路,加快推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红枣低产园改造和精品园打造,巩固红枣主导产业的地位。在解家沟、老舍古和下廿里铺等乡镇建设红枣种植资源库1680亩,采取传统作业方式精细化打造精品枣园5000亩。
试验栽植连翘:打造林下产业新样板
在发展红枣主导产业的同时,清涧县积极拓展林下空间,采取林药混作、林药间作、药草混生等方式,新建林下中药材基地5万亩,在主城区周边和沿黄观光路等重点路段沿线栽植连翘带,打造集药用、观赏为一体的连翘长廊。
在解家沟镇小马家山村,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外出务工,2016年,小马家山村经过多次外出考察,结合村情实际,决定在红枣林地探索试验栽植连翘,发展林下经济。村民对连翘这一“陌生”作物踌躇不前,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春红说服父亲马广清,率先在自家红枣地里栽植连翘。
经过三年的管护,马广清父子收到了栽植连翘的“第一桶金”,之后每年坐地“收金”。说起连翘,马广清如数家珍:“连翘不怕阴雨天气,管理简单又省力,一年能卖四五千元。”
看到栽植连翘省时省力、效益可观,激发了小马家山村村民栽植连翘的信心,为了让这一产业形成气候,村党支部出资购买连翘苗木,免费分发给村民,实现了整村推进红枣林下套栽连翘的立体产业模式。如今,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村里1200多亩连翘花开,形成一片片壮观的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连翘栽植既解决了枣林撂荒问题,也让红枣产业焕发了新活力,小马家山村成为全县率先发展林下栽植连翘实现产业转型的村子。
连翘栽植的规模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延长产业链,让连翘产业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小马家山村探索在种、产、销等各个环节再加“一把火”,“下一步,打算建个加工厂,把连翘烘干,提高连翘的储存能力,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连翘价值。”马春红说。
枣树嫁接酸枣: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活力
“连着几年,但凡到收枣的季节,不是连阴雨就是大雾,红枣收成受到很大影响。”务了一辈子红枣营生的解家沟镇贺家山村枣农贺生保说。为了走出这一困境,2016年,贺生保和5个枣农各自嫁接了二十几棵酸枣树“试水”,第二年酸枣挂果,这6个率先“吃螃蟹”的枣农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不同于红枣,酸枣受天气影响极小,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销路好。尝到酸枣嫁接甜头的6个村民决定继续扩大酸枣嫁接规模,其他村民甚至附近村庄的枣农开始纷纷效仿。
2022年,清涧县完成酸枣栽培面积4720亩,其中,千户万亩计划新栽示范完成3120亩,嫁接试验1600亩,小酸枣已经成为远近客商争抢预订的“抢手货”,更是村民眼中的“宝贝疙瘩”,村民因此走上了增收致富“快车道”。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