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振兴乡村,文化先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的精气神,能够增强农民的凝聚力,能够孕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为亿万农民带来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曾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提高文化自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文化魂”。乡村振兴的核心,也就在于文化振兴。通俗点来说,若是没有文化的振兴,物质再发达的乡村也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时代呼唤、民心所向。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愈显滞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文化魂”。
增加文化供给,丰富文化生活。文化是重要的民生,对农民而言尤其如此。从各地现实来看,相对城市丰富的文化设施和多彩的文化生活,乡村文化设施的确比较薄弱,文化活动比较匮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大力改善经济条件,还要活跃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补齐农村文化这块短板。增加文化供给、丰富文化生活,也已经成了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提升农民参与感、幸福感,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泥土的芬芳”。农民是农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农村振兴的受益者。乡村文化如何建设,村民最有发言权。这就需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泥土的芬芳”,多一点“时光的味道”。
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乡村文化振兴既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的战略选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必要保障。事实上,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以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乡村将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杨飞)
编辑:高政超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