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新西安”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明德门遗址。
编者按:8月26日,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承办的“蝶变·新西安”主题影像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国庆前夕,“蝶变•新西安”采风团队走进区县,探索那里的焕新蝶变。
西部网讯(记者 王佳祯)诗经有言:“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指一个真正道义在心的人,应该是气定神闲的。如名字一般,明德门也在历史长河里遗世独立,气定神闲。
9月28日,“蝶变•新西安”主题采风团一行来到了经历保护重焕新生的明德门遗址。
经历保护重焕新生的明德门遗址。
明德门遗址位于雁塔区朱雀路东侧杨家村内。该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隋唐两代的国门。
明德门有五个门洞。其中,两个门洞是人行道,还有两个门洞是马车行道,最中间的门洞不对外开放,是皇帝的专用通道。每逢登基,或冬至、正月祭天的时候,当朝皇帝都要沐浴斋戒,率领文武百官由北向南,一路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出明德门,向东走,在天坛进行祭天活动。
“蝶变•新西安”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明德门遗址。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因长安久雨不晴,民众曾在明德门举行过"禜门"这一祭祀乞晴传统仪式,“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知止。九月……祭玄冥(水神)大社(社稷),禜明德门”。隋唐时期,明德门地位崇高,承担着祭祀场地的重任,在当时就是重要的地标。
如今的明德门被历史掩埋,成为了遗址,但依旧以另一种方式为城市树立起新的地标。
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门保护与展示方案针对土遗址脆弱的特点,对原始遗址进行覆盖性保护,保护遗址永续存在。
明德门保护与展示方案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新探索。方案一方面针对土遗址脆弱的特点,对原始遗址进行覆盖性保护,保护遗址永续存在;另一方面通过原址地面标识展示,将明德门门道、城墙、城壕、路桥、朱雀大街、内环城路、里坊及路沟进行全面展示,体现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的宏大格局。
明德门的建筑形象异地意向性标识展示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创新。方案从中国皮影戏获得灵感,将具象的明德门建筑抽象为五片平面剪影,剪影的形象源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傅熹年院士的明德门复原图,五片剪影的平面尺寸与明德门考古发掘一致。五片叠加形成既传统又现代、既抽象又具象、既庄重又动态的视觉效果,明德门如同从盛唐历史走来,形成独特的盛世留影。
明德门的“影子”与今天日新月异的西安一同矗立,在映照出历史兴衰的同时也为现代遗址保护树立模板。
在这里骑行的市民小吴说:“明德门的新形象风格活泼又厚重,不仅有历史的积淀还有现代艺术的再创造,在现场看规模特别大,非常震撼!”
而带着孩子在这里跳绳的市民赵女士则是为了给孩子讲历史,她告诉孩子:“明德门号称‘长安第一门’,有无数达官贵人从这里经过。”
如今,明德门的“影子”与今天日新月异的西安一同矗立,在映照出历史兴衰的同时也为现代遗址保护树立模板。保护历史,传承文化是现代人的重要使命。未来,在明德门这片遗址的映衬下,古城西安会绽放出更多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熠熠光辉。
编辑:辛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