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耀州区塔坡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永乐
塔坡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永乐
学生作业实行“一条总原则、两种模式、三个设立”
杨永乐介绍,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尤其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塔坡小学对学生作业实行“一条总原则、两种模式、三个设立”。
“一条总原则”——“作业基本不回家”,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尝试,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当天的作业。
“两种模式”——单学科“快作业”和跨学科“慢作业”。“快作业”少而精让学习更主动,“慢作业”有趣味让学习更生动,“活动探究式作业”让学习更有趣。
“三个设立”——设立“作业协调员”,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大幅降低作业量;设立“作业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施分层作业;设立“作业监督员”,加强作业管理监督,确保“减负”落到实处。
杨永乐表示,学校还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强化校本研修,扎实开展三个工程,即:读书工程、“研究”工程和“出题”工程。
读书工程鼓励教师坚持多读书、读好书;“研究”工程提倡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分层次落实,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综合实力,为“减负增效”提供保障;“出题”工程鼓励教师通过做习题研究作业难度与量度,在熟悉课本习题的基础上强化教师出“题”工程,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根据要求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这也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之一。
塔坡小学学生在练书法
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德育发展、身心健康有机融合
“双减”工作要做好,必须牵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紧扣课堂教学不放松,通过增大课堂容量来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练习量来提高作业效能。
“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教学研讨等形式研究课堂提效新办法,向‘四十分钟’要效率。通过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学,集中研讨,共同设计,达到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杨永乐说。
杨永乐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课后服务也要“增”上来。为了保证课后服务保质保量实施,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增大课后服务范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课后服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身心健康有机融合,聚焦健康体质提升、艺术素养提升和文化素养提升。”杨永乐介绍,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葫芦丝、口风琴、合唱、兴趣语文、数学拓展、创客之家等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85%以上,专任教师参与率达100%。
塔坡小学学生踢足球
家长委员会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枢纽
杨永乐认为,“双减”工作依托家长委员会做好共育沟通,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就是为家长在学习先进理念后参与学生教育工作提供方法和途径。
学校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协助学校开展家校共育沟通工作,传达学校教学理念,宣传“双减”政策,反馈家长教育意见,成为了家校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枢纽。
同时,家长委员会也会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方案确定和实施过程,以家长的视角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塔坡小学学生进行集体展示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我们欣喜的看到,大部分家长的观念已经由原来的抵触、焦虑逐渐的转变为接受、配合。‘双减’政策的出台,也让家长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将大大减轻家长压力和家庭负担。”杨永乐说。
编辑: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