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炒面庄村焕然一新。
西部网讯(记者 赵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们村来说是一个大的机遇。”说到自己的家乡,张掖市民乐县南丰镇炒面庄村文书刘荣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80年代初,位于227国道近旁的炒面庄村作为全国第一批转型发展的农村,走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彼时的炒面庄建成了统一样式的房舍和崭新的道路,整个村子焕然一新。然而好景不长,社会快速发展,大城市吸引力逐渐增强,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市打工,留下来的人很少,整个村子的发展逐渐走了下坡路,道路和房屋也显的有些破败。
临近227国道,距扁都口景区1公里的距离让炒面庄拥有了无可替代的优越位置。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整个张掖市都享受到了旅游业飞速发展的红利,而炒面庄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当仁不让的走上了这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村距离扁都口景区只有一公里的距离,而扁都口是丝路大环线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每年的7-8月间,前来打卡扁都口油菜花的游客不计其数,这对于我们村来说是个好机会。”刘荣说,之前从来没有旅游业的炒面庄从此开始涉足旅游行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也出现在了这个村子里。
为了借助扁都口这个旅游大IP,做好相关配套服务,炒面庄村对全村780余户院舍进行了改造,硬化道路5.8公里,并开启了农家乐、骑马游村等相关服务,实现了旅游年收入150万元的新高度。
53岁的任德玉是土生土长的炒面庄人,在他印象里,80年代中的时候,炒面庄村就已经成为了小康村,家家户户生活都很富足,村里甚至买发电机通电,比周边的县城都要早很多。然而因为没有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村里一度变得很落后。
“现在借助这个旅游业,我们村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我也回到这里开了这家农家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200多人的大团,重庆、成都、广州、太原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游客来过我这里,我希望未来旅游业能越做越大,我们的生活也能也能越来越好。”任德玉说。
硬化的道路让村里的农牧业有了向外输出的便利渠道。
为了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炒面庄村相关领导干部前往了陕西袁家村学习交流,从袁家村的经营理念中学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他们的乡村体验感很好,会把很多土地划分给城里的年轻人,让他们进行农耕体验及改造,这点在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是很重要的项目。”说到对村里未来的发展,刘荣表示,下一步将完善村里的配套设施,开发体验式乡村游,把当地的畜牧业与旅游相结合,持续做大做强。
编辑: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