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方”!他们有话说!

时间:2024-10-30 16:04:18  来源:安康交通广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育儿有“方”!他们有话说!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课堂;学校,是孩子的知识殿堂;社会,是孩子的实践舞台,超前学习、盲目报班……成长路上,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吗?如何科学育儿?安康家长们,你得了解这些!

图片

10月28日,FM95.9安康交通广播《交通有话说》民生会客厅栏目“科学育儿·相伴成长”校家社协同育人系列访谈,特邀安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兴军、安康中学党群办主任包丽筠、安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咨询师张永华围绕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话题在线与听友交流。

“校家社”协同育人

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如何理解“校家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协同育人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履行哪些责任?

图片

包丽筠

包丽筠:学校是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是生活教育的主战场,社会是实践教育的大舞台。协同育人的本质就是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自的育人优势。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图片

张永华

张永华: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主体责任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图片

张兴军

张兴军:社会更多的是协同育人的参与支持者。教育部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出: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类教育基地和活动场馆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支持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社会文化及良好网络生态。

只要建立起“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那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将会更加浓厚,就能切实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图片

在推进协同育人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参与配合情况如何?

包丽筠:安康中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邀请家委会成员走进学校,参与体验学校迎新、校运会、开学典礼、成人礼等德育活动。

图片

实行双向多元的家校沟通模式。通过定期开设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校园生活、倾听家长诉求、解决家校困惑。同时,学校组织教职工走出校门、走进家门,做好家访工作。实施特殊学生群体大家访制度,建立一生一档,一生一册。

图片

开办了家长学校,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指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家长到校作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

图片

此外,还全面拓展社会资源,构建联动协同育人。与公安、检察院、交警队、安康学院、中心医院、社区等部门建立“平安护学岗”“青春期知识讲座”和“急救知识讲座”“与法同行”系列理论宣讲和防爆、消防、防震实景演练,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社团帮扶进校园等。

图片

张永华:在推进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携手配合越来越密切。

1.学校积极主导:全市各中小学校在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各学校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在校内外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为家庭教育建立学习平台和沟通的桥梁。

2.家庭主动尽责: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家长从思想上提高家庭教育认知水平,从行为上更注重家庭建设,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和健康身心的意识明显增强。

3.社会有效支持:社会各部门能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如教体局、妇联、关工委、公安、司法、检察院,以及各类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携手同行,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支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共同打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图片

张兴军:在协同育人推进过程中,我市各级各部门在“社会”这一板块积极参与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图片

如安康市妇联等部门将家庭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体式推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规宣传,评出“优秀家长”“示范家长学校”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儿”;市委文明办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打造“中小学德育学堂”,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全市共青团系统聚焦打造党、团、队育人链条有效引领青少年思想,为党凝聚青年;市图书馆实施“阅种未来”计划,广泛开展送阅读服务活动;市委网信部门多方引导未成年人用好互联网,发布推送公益广告,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发送网络安全公益短信;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不胜枚举。

图片

节目直播过程中,嘉宾与听众实时互动现场回复,协同育人相关问题。

听众留言互动

听友陈先生:孩子目前上幼儿园,即将升小学,担心孩子上小学吃力,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想听听老师们的建议?

包丽筠:我认为“超前学习”是需要的,但一定是建立在家长对自家孩子的天赋、特点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节奏“因材施教”。绝不是跟风报培训班,将孩子生拉硬拽拔高到一个进度,结果可能就是孩子越学越没兴趣,效率也不高。不是盲目地带孩子超前学习课本知识,而应该是终身受益、文理融合、搭建知识框架、历史时间线索。例如通过阅读来超前拓展背景知识、学科知识,实时了解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有趣等等。

图片

张兴军:我觉得没有必要。家长应该重点培养幼儿的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不乱说乱动等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阶段教会写自己的姓名和数数等,打下一点基础。上一年级之后,前半学期,老师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幼小衔接”,会一点一点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所以,家长不必焦虑,让孩子报培训班“抢跑”。

张永华:我觉得幼儿阶段家长应该重点做好这几方面。1.身心准备: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和营养,多参与体育活动,发展手部精细化动作。同时,引导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积极期待和向往,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和焦虑。2.生活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如规律作息、按时吃饭、讲究卫生、物品还原和生活自理等。3.避免误区:家长应避免过度重视知识准备,如超标教学、超前学习,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家长应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

听众吴女士:面对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家长该怎么办?如何正确教育、引导?

包丽筠:家长不要过度焦虑,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梳理出现这些情绪的原因,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更渴望被当成大人,家长要做孩子的情绪垃圾桶,要善于倾听,细心观察,爱心抚慰,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他们更需要来自父母“朋友式”的客观分析和引导。

生活上,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养成自己处理生活琐事的习惯,事事代劳只会与他们不断增强的自我意识相矛盾。要切记,不要跟孩子对抗情绪,孩子在哪里收到的压迫比较多,就会反抗比较多。耐心、持久地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事,适当地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夸赞。

图片

听友林先生:夫妻两人平时工作很忙,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带。由于两代人在教育方法和观念上的差异,常常出现彼此“看不惯”又“离不开”的尴尬局面。想了解隔代教育问题如何破解?

张兴军:在面对隔代教育问题时,作为孩子的父母不能缺位,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核心的是要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对“重要他人”的依赖性很强,谁是那个“重要他人”,他就愿意听谁的。所以,即使三代人住在一起,祖辈与父辈的教育理念有所分歧,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父母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是愿意听从父母的。祖辈与父辈之间应该避开孩子耐心沟通,求大同、存小异,分工合作,宽严有度,相互补充,教育的效果自然会越来越好。

包丽筠:隔代育儿只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既可以缓解育儿的压力,又可以打造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1.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不可撼动;2.在育儿问题上,年轻父母要与长辈有一个良好的沟通;3.把握好隔代育儿中的婆媳环节;4.遇到孩子安全及生病等问题,千万不可互相指责和推卸责任;5.让父母接触前沿知识,对陈旧的育儿观念进行自我否定。

图片

张永华:对于破解隔代教育问题的建议。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的家庭会议来交流孩子的成长进展和教育需求,共同讨论和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2.统一教育理念。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以减少孩子的困惑和可能产生的不良行为。3.尊重祖辈的经验。年轻父母应该尊重祖辈的经验和知识,同时祖辈也应该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4.合理分配教育责任。明确父母和祖辈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方。祖辈可以提供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而父母则应承担起主要的教育责任。5.提供教育支持和资源。学校应该鼓励祖辈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强家校合作。学校和社区、老年大学可以提供隔代教育的培训和资源,帮助祖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能力。6.注重情感交流。祖辈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单一的权威式教育。7.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都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图片

教育最美的声音是“校家社”共振的回响,教育最好的模样是“校家社”同频的互动,三向奔赴,科学育儿·相伴成长定能绘就教育“同心圆”。

图片

编辑:孙洁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