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立足陕西优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3-08 08:44:58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立足陕西优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系统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高效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深化拓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与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抓好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在实践中逐步走深,并成为2024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9项重点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精心部署与具体安排。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风险挑战、掌握更大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与此同时,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极大改变了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既面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冲破少数国家“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断供制裁等极限施压。无论是破解人类共同发展难题,还是冲破少数国家对我国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围堵,都需要我们在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据制高点、拥有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指南,是构筑大国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是科教大省,有各类高等学校110余所、各类科研机构1500余家,有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及大批专业人才,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正是这样的资源禀赋,使陕西有条件聚焦前沿科技,从源头和底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造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应对挑战,掌握更大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作出特殊贡献。

聚焦特色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迫切需要走好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之路。要顺利跨越这一时期,就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时,以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陕西应紧扣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体经济、传统优势产业等,把发展着力点向高质量、彰显特色上倾斜,着力推动发展覆盖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厚植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资源优势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等方面,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断点堵点尚需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形势也表明,只有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才能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突破起势之年。对陕西来说,就是要围绕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的发展目标,切实做好扬优势、补短板、通断点、畅堵点工作,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功能、两个作用,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部门壁垒,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产业链各要素重组,让传统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在文旅等特色产业方面,不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上,整合科技、人才、资金、平台等系列创新资源,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链各环节聚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与实践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社会变革广泛而深刻,既涉及当下,更关乎未来,既触及具体的点,也牵动连接点的线与面。坚持系统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高效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深化拓展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与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抓好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注重优势巩固与新质培育并进、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同推、载体打造与基础升级齐抓、链长统筹与链主带动共促;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坚持实践标准,就是要立足国家所需、陕西所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敢作善为的勇气和智慧,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好,以更生动的实践推动新质生产力理论不断丰富和升华。(赵梅 单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编辑:郭佳欣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