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深入理解其内涵以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有助于抓住关键环节破解问题。
一、城市化不是居住地的变化
十年前我就对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产生质疑。社会普遍认为,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是所谓“城市化率”的指标。在这样的指标导向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多表现为“城市包围农村”。
一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通过“摊大饼”吸纳更多常住人口,提高城市化指标。二是快速扩张导致“消化不良”,出现大量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降低了城市质量。三是导致农村社会空心化和产业贫血症,加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很显然,居住地或者户籍的变迁并不能说明真正的城市化水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些城改安置小区,很多住户还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方式,饲养家禽、烧蜂窝煤、堆放杂物,对这些住户来讲,并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定义阐明了城市化的要义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个指标太片面,不足以体现社会形态特征,还会对推进城市化的方式产生误导。
二、理解高质量城市化
城市代表着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只有把对城市化的理解定位于这个核心要义,才有助于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什么才是高质量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就是衣食住行方式的现代化。比如,普遍使用燃气灶具,而不是煤炉和劈柴;乘用汽车,而不是马车或三轮车;购买市场供应的食物,而不是依靠家庭耕种。这些也只是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最低要求。
城市化的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化的产业分工合作。比如,从事流水线工作,而不是家庭作坊;参与产业分工获取收入,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城市化的组织方式就是以经济组织为纽带开展活动。比如,由企业组织生产,而不是依托家族关系发动;由业务合作及市场需求主导经营,而不是靠亲戚裙带关系维持等。经济组织的发达程度,才是决定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从这三个特征理解城市化,就会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否实现城市化,与是不是居住在城镇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就算你住在城市,如果还在用蜂窝煤炉,在阳台上养鸡,在小区里种菜,依然没有实现城市化。同理,即便你住在农村,如果享受着现代生活设施,从事着企业化经营、组织化生产,那也是实现了城市化。
三、农村城市化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重新理解城市化,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推进农村城市化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农村城市化不是消灭村庄减少农民、使农民向市镇集中居住,而是使农村和农民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转变——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因此,乡村振兴绝不是逆城市化,其与高质量城市化不仅不矛盾,而且目标高度一致。就是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进步,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
每次去农村,我都会特别留意农户的厨房和厕所,这两个地方的设施最能够代表生活方式的特点。用罐装煤气做燃料、安装水冲厕所和淋浴器的农户,肯定比烧柴草、用旱厕的家庭更加贴近城市生活。
对农村来讲,煤气灶、水冲厕所、淋浴器远比私家车、小洋楼更加重要。这一点只要随便问问返乡的年轻人就知道,他们可以忍受老家没有水泥路、没有便利店,却很难忍受农村传统的厕所和厨房。所以,燃气灶和水冲厕所普及率反映出的生活方式,要比城镇人口比重靠谱得多。
当然,除了城市化的生活设施,农村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企业化的组织方式,才能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回流。而这些现代生产要素的支撑,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在研读这20个字时,更应该关注最后一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把乡村发展纳入城市化整体进程中,推动农民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的组织方式现代化。
一是在生活方式现代化上,应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和“厨房革命”。制约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根本问题,是缺少上下水管网、垃圾排污处理设施和清洁能源供给。这些问题不解决,村容村貌整治、生活习惯转变都是治标不治本。
建设统一的排污管网,才能消灭旱厕,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才能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罐装煤气供应站点,才能改变厨房环境。只有使农村生活设施向城市无限接近,才能为乡村振兴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在生产方式现代化上,应重点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的工业化绝不是建设工业园区、大建工厂,从经济层面讲,农业产业化就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向上下游的创意、加工、服务拓展,扩张增值收益,提升农业附加值,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
陕南的紫阳县把无公害土豆通过创意设计,包装成“青春洋芋”品牌,加工成藤条提篮包装,再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订单生产,使每筐几个土豆的身价翻了不止十倍。平利县结合移民搬迁点建设,采用一楼建厂房、楼上安置房的方式,创造性地开拓出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工业化路径。
三是在组织方式现代化上,重点推进“三变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三变改革能够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前提下,释放农村生产要素,使农村松散的自组织结构,向紧密高效的经济组织转变。
但在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农村还需要一些关键性帮助。比如,资产及股份核算、企业组建方案、启动资金注入、产业项目设计等,依靠农民自身力量难以做到,需要通过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引进第三方机构,吸引大企业大平台等市场主体介入等方式,加强引导帮扶。
(作者赵锐 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副研究员,西安经开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李为涵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