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源,然后按语音提示,根据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紧贴患者皮肤,其中一片贴在胸骨右侧锁骨之下,另一片贴在左腋下面第五肋骨处……”近日,榆林市吴堡县红十字会联合县文旅局为景区工作人员开展自动体外除颤仪(英文缩写AED)使用培训会,现场讲解AED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应急救护知识。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是一种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设备。因此,在社会层面配置AED,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救命”作用。
今年以来,吴堡县把推动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列入吴堡县十项民生实事项目,综合考虑人流密集度、地理位置、交通枢纽等因素,在车站、学校、景区等公共场所共安装了30台AED设备。
“我们投放的AED设备数量已达到常住人口千分之一的布设标准,建成了县城‘黄金4分钟’急救圈,能够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抢救,为他们争取到宝贵的生存机会。”吴堡县红十字会秘书长慕婷婷说。
有了设备,使用设备的人也很关键。吴堡县依托应急救护知识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借助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AED的使用方法和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加大AED操作等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力度和广度。同时,加强民法总则关于“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规的宣传普及,努力打消救助人顾虑,让更多“围观群众”在紧急情况下敢救人、会救人。
“通过学习体外除颤仪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急救的有关知识,我体会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急救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伸出援手。”吴堡县委社会工作部李翠说。据了解,今年,吴堡县先后举办应急救护培训16期,累计培训持证救护员622人。
“救命神器”配好、用好,更要管好、护好。为有效提升AED设备科学化管理水平,吴堡县投放的AED设备均有定位通信功能,配备远程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县城内AED设备的位置信息、剩余电量、故障情况等。同时,吴堡县红十字会还会定期派专人进行现场巡检管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护,确保“救命神器”时刻待命。(高鑫佩 张文文 曹珂)
编辑:史耀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