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村民周文亮正在窑洞前收拾隔离行的玉米棒子。看到有人上门,他连忙将客人请进窑洞。说到今年的收成,不苟言笑的周文亮笑了。2024年,他种植了近60亩的制种玉米,亩产高达1200斤,收入高达23.5万元。说到通过种植制种玉米增加家庭收入,他的目光自信而且坚定,有着近20年制种玉米种植经验的周文亮说,制种玉米虽然在抽穗子的时候用工量大,但是与大田玉米相比,制种玉米的收益却要远远高于大田玉米。
丰产又丰收让周文亮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而在席季滩村王世洲的聚源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子里,堆积如山的大田玉米正在等待着自然晾晒后脱粒打包。2024年,王世洲1000多亩玉米种植中,制种玉米就占了600多亩。虽然因为种业公司在品种要求上的差异,他达不到周文亮的产量,但是因为在收购价格上占据了优势,王世洲的制种玉米也保障了收益上的大丰收。
同周文亮、王世洲不同的白城则村,拥有省级新型职业农民、田秀才、靖边县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以家庭农场为经营模式的马仲春今年种植的200亩制种玉米也迎来了好收成。近年来,马仲春和丈夫刘权利在以家庭农场经营羊子、牛养殖产业的同时发展起了大田玉米,后来发现制种玉米这个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着种起了制种玉米。当问及她家今年的收益,这为从内蒙古乌审旗嫁到统万城脚下的婆姨只是抿着嘴笑。而按照马仲春给自己制定的“五年规划”年收入1000万元的梦想,马仲春说她还在逐梦的路上。
“今年我家总共种了200亩玉米,应用了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了,亩均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联合村种植大户樊新明说。樊新明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得益于靖边县相关部门以及红墩界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2024年,玉米密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靖边硕红农业科技公司正在忙碌中筛选出优质玉米种子。
制种玉米是红墩界镇农民致富的“金种子”,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了鼓励农户种植,近年来,红墩界镇引进靖边县硕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靖边县乐峰种业公司以及陕西永泰绿洲种业公司。种子加工企业采用订单种植模式,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每亩制种玉米可为农户带来3000多元的收益。2024年,红墩界镇依托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制种玉米产业,采用“党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采取强链延链不断完善制种玉米产业链,在种、产、购、销中提供全方位保障,并创建标准化玉米种子红墩界品牌,推进种业振兴,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种子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步。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红墩界制种玉米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靖边硕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经过红墩界镇政府连续几年来的持续支持,该公司目前实现年加工3500吨优质玉米种子的生产能力,每年向农户支付3400万元,已形成服务全镇1300亩制种面积。农业企业在与农民签订之前,已经根据各地种子公司对品种的要求签订订购协议,这样确保了种植户的收益,位于席季滩村的乐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剑锋说。
“红墩界镇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地力,发挥多年种植制种玉米的经验优势,按照‘稳定基地、规范运作、良性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鼓励、引导、保障农民种植制种玉米,这不仅是强产业、富农民的战略选择,也进一步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全镇制种玉米种植3.2万亩,产值可达1.6亿元,占全省制种玉米的半壁江山。以制种玉米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红墩界镇党委书记曹琳露说。(通讯员 张新龙)
编辑:闫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