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6 月 6 日,学院社区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改造居住环境受访者供图
聚焦精细化服务,学院社区着手从治理末端、矛盾源头、最小单元抓起,补位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微治理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
“十年间,学院社区工作摆脱了以前‘群众在看,我们在干’的被动局面,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末端循环。”
2009年,现任陕西榆林崇文路街道办事处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郝郑伟第一次来到学院社区时,感觉工作“无从下手”。这个位于榆林市城乡接合区域的社区辖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总户数2120户,总人口18467人,其间平房区、商区、住宅区错落分布,居民、村民、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强。
十余年后,这里以“五级五长、六员服务”为抓手,强化城市社区在网格末端精细化治理,有效推动治理机制、治理力量和治理方式下沉到社区最末端,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从治理末端、矛盾源头抓起
社区里的才智巷,共有四排8个巷道38个院落,最多的院落住了七八家租户。巷道除主路外,其余都是砂石路,没有下水设施,家家户户污水、废水往门口倒,到了夏天臭气熏天。
改造巷道是社区居民的共同愿望,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绝非易事。
“一个巷道里,这户属于学院社区管辖,那户却可能属于榆阳镇管辖。在1.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仅小超市、小饭店等小商户就有700多家,管理难度很大。”郝郑伟说。为改造才智巷,他“找房东谈、找租户谈,前前后后开了十几次座谈会还是谈不拢,有的不想折腾,有的等拆迁,有的想改造又不想出钱……”
后来,郝郑伟和同事们在才智巷8个巷道各选出一位党员作为巷道代表,每个院落再各选一位房东代表,由代表们负责对居民做工作。
年过七旬的退休党员薛加福,看到自己所在巷道的住户担心费用和效果的问题,立马表态改造费用自己先行全部垫付,等改造完成后,大家再根据效果交钱。
受老党员的感染,其他住户纷纷开始支持改造工作。整治环境卫生、进行道路硬化、铺设下水设施、安装监控……巷道改造有条不紊顺利推进,才智巷终于旧貌换新颜。
才智巷的变迁,源自学院社区针对无物业管理小区实行的“党小组+网格长+自治小组”服务模式。此外,学院社区还在有物业的小区实行了“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的自治管理模式;在平房院落采取“小巷管家”自治模式,结合街道全科网格,设立“三区联动治理指挥调度中心”,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补位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网格再细化效率再提高
4月22日,榆林市实施中心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静态管理实战演练,模拟封控场景。在学院社区,巷道代表、房东代表们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打通物资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保持社区、小区内微循环通畅,是社区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服务居民,学院社区对末端网格进一步细化。“在原有网格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五级划分,区分小区、平房区和商区,形成由片长-社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巷道长、监长-楼层长、院落长、门店长构成的‘五级五长’机制。”崇文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闫冰雁说。
细化了的末端网格,使社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静态管理实战演练时,我们发现不管是物资供应、信息传递还是处理紧急状况,五级五长都能快速有效发挥作用。”郝郑伟说。
在日常工作中,“五级五长”则发挥着“六员”职责作用:政策宣传员、民意反馈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文明创建员和群众服务员。
“现在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里琐事,居民都喜欢找社区、找楼栋长聊。疫情防控静态演练时,大家看到我们穿着防护服很辛苦,都主动给我们送吃送喝,很暖心。”网格员付广军说。
微治理带动末端循环
步入学院社区,巷道内路面干净整洁,淡黄色的墙面上画着敬老爱亲、友邻和睦的宣传画,交错纵横的商区、平房区和小区赋予这里浓厚而朴实的烟火气息。
采访时,付广军正忙着整理之前因故未参与全员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并通知他们及时去相应的流动点位进行补测。虽然还有一份本职工作,但在“五级五长”机制帮助下,他仅利用业务时间就能高效完成社区工作。
十年来,学院社区汇集了11个党员“双报到”单位、8个社会组织等多方位社会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以前缺乏凝聚力,社区端午节组织包粽子,也没有几个居民愿意参加,现在全交给社会组织了,他们发动群众参加,我们只提供舞台,大家各司其职,反而效果更好。”郝郑伟说。
如今,在包括学院社区在内的崇文路街道,“五长”均由居住在辖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以及有公益心、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居民、商户担任,共起用末端网格员4170人。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微治理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十年间,学院社区工作摆脱了以前‘群众在看,我们在干’的被动局面,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末端循环。”郝郑伟说。
编辑:融媒体
忒色 从2020年开始每天下午7点,张雪玲准时开启直播,和诗歌爱好者们一起诵读赏析,交流创作心得 2025-02-24
忒色 农历正月十二,点灯人搭灯架并清扫石穴灯窝,运送点灯的物资和生活用品上山 2025-02-24
忒色 在为期40天的春运中,青年志愿者在共青团西安市新城区委号召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帮助 2025-02-24
忒色 走进“互动体验空间” 沉浸“电影”中去西影电影园区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去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西影电影博物馆了,这里可是陕西第一个电影艺术互动体验空间 2025-02-24
忒色 高质量“打底” 擦亮“西安演艺”金字招牌 不仅服务本地市民,更带着拿手作品,以高质量的精彩演出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西安文艺工作者每每巡演时的底气 2025-02-19
忒色 “雨水”时节 邂逅非遗之美 2月18日,“雨水”节气来临,雁塔区江林新城西社区开展非遗“布老虎”手工制作活动 2025-02-19
忒色 “冰雪热”带动“消费热” 在冬季,室外滑雪场无疑是“主角”,位于长安区的翠华山滑雪场是西安唯一一座高山天然滑雪场,有着“秦岭第一雪场”的美誉 2025-02-19
忒色 周至县文旅部门表示,希望通过这份“赏花指南”,吸引更多游客到周至,亲身感受春日繁花的魅力,一同期待春暖花开,共赴这场绝美的春约,见证大自然馈赠的缤纷景致 2025-02-18
忒色 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跨国界的文化交流研讨,邀请海外学者、艺术家参与思想碰撞,挖掘西安文化的更多价值,拓宽文化“出海”的交流维度 2025-02-18
忒色 她穿着剪纸汉服,跟着锣鼓声,行走在留坝街道上,吸引了众多目光 2025-02-17
忒色 2025-02-17
忒色 社区设立“相亲角” “红娘”组团搭“鹊桥” “相亲角”挂满了单身青年的信息 “益邻集市”上的“相亲角”很受欢迎 “我女儿马上硕士毕业,您帮忙看看有合适的小伙子吗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