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木市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工作引起网民关注,记者专程前往旧城,实地采访了旧城居民和工作人员,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是老百姓强烈的诉求,更是传承保护的内在需求,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旧城居民王恩德说,神木旧城是属于神木人的共同记忆,危旧房修缮改造不但可以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感受旧城风貌,了解旧城的历史发展文脉。
神木旧城建筑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少部分为明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外立面风雨侵蚀严重,部分主体结构出现墙体裂缝、基础下沉等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群众对改善旧城人居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早在2014年,我市人大代表就提出了加快旧城区改造的建议,建议神木结合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步实施,逐步启动旧城区改造,消除危房、火灾、交通、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符合居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
“旧城区房屋建筑年代不均,基础设施差,交通出行不便,不少巷道里,消防车辆根本无法进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据麟州街道钟楼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旧城改造工作启动后,钟楼社区、育才路社区和西大街社区分成多个小组开展摸底工作。就房屋面积、房屋间数、户主信息、居住状况及建设年限等情况,进行一一上门入户调查摸底,发放危旧房改造意见征询表,宣传旧城修缮改造的政策和危房改造流程等,认真倾听老城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现在已经破旧不堪了,墙体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我们一家人只能花钱租房住。”家住旧城区的市民王德义说。
“旧城是神木的黄金地段,如果让危旧房子就这样坍塌了,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些可惜,党和政府应该保护和修缮,让群众住上舒适的房子。”受益于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的市民何彩萍说。
家住老城苍院巷5号的居民王忠厚家申请了危旧房改造,他说:“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很不牢固,容易坍塌,住着很不安全,而且院子里没有厕所,生活很不方便。我双手赞成神木实施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这是让老百姓受益的好事。”
“我家的旧城房子自从1977年修建好后,我一直住在这里,因房屋处于地势低洼处,每逢下雨,院子里就会集聚雨水,行走不便,而且屋顶漏水,一到刮风下雨更是担惊受怕。危旧房修缮改造政策是我们一家人期盼已久的事情,我们家已经上报了危旧房改造的申请资料,期盼能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说这话的是一位84岁的年迈老人乔英英。
“旧城的房子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都没有暖气,冬天屋内阴冷,小孩住着很容易感冒,只能靠煤炭炉子取暖,既不清洁还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希望房子早日能得到修缮改造。”今年78岁的旧城居民李兴瑞谈了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旧城区内有危房1000余户,目前已收到住户改造申请353份,正在实施危旧房改造23处。按照“自愿、保护、参与”的原则,由居民自愿提出改造申请,在政府推荐的多家有古建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自主选择,原址翻建,专家全程指导。对有历史遗迹的大门和影壁等,要原貌保留,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据神木市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对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神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名人故居、23处历史建筑加强保护。对于需要修缮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修缮。此外,影壁等文物保护完好,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游客乔娜在影壁前合影留念。她说:“影壁上的花纹雕刻精致,既美观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在神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家大院内,房屋的主人之一白胜岐指着四合院内的建筑和屋内的陈设说:“如今白家大院保存完整,屋内精致的雕刻、器皿等文物保护完整,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修缮。”据了解,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白家大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特别是在陕北过大年活动期间,白家大院贴窗花、挂灯笼,年味浓浓,吸引了很多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文物合影留念,还可以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用镜头留住美好瞬间。
出了白家大院后,记者沿着巷道来到位于城西五道巷15号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友清故居,在院子里,房子的主人张永强向记者耐心地介绍着四合院的详细情况。“张友清故居历经16代人,有400多年的历史,院内的影壁墙等文物保护完整,这个四合院不但承载了祖先的光辉事迹,还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年来,我多次上报文物保护和修缮申请,希望能充分挖掘其中的红色资源,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据资料记载,该院建于清朝早期,坐北朝南,东西南北长各20米,是严格按照当时规制(正七品标准)所建的四合五天井院,是神木留存极少的四合院中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据了解,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守好留住神木人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融媒体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