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神木旧城居住环境,听听居民怎么说

时间:2019-11-15 17:05:00  来源:神木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善神木旧城居住环境,听听居民怎么说

近日,神木市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工作引起网民关注,记者专程前往旧城,实地采访了旧城居民和工作人员,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旧城居民王恩德说,神木旧城是属于神木人的共同记忆,危旧房修缮改造不但可以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感


近日,神木市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工作引起网民关注,记者专程前往旧城,实地采访了旧城居民和工作人员,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是老百姓强烈的诉求,更是传承保护的内在需求,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旧城居民王恩德说,神木旧城是属于神木人的共同记忆,危旧房修缮改造不但可以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感受旧城风貌,了解旧城的历史发展文脉。

神木旧城建筑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少部分为明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外立面风雨侵蚀严重,部分主体结构出现墙体裂缝、基础下沉等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群众对改善旧城人居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早在2014年,我市人大代表就提出了加快旧城区改造的建议,建议神木结合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步实施,逐步启动旧城区改造,消除危房、火灾、交通、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符合居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

“旧城区房屋建筑年代不均,基础设施差,交通出行不便,不少巷道里,消防车辆根本无法进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据麟州街道钟楼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旧城改造工作启动后,钟楼社区、育才路社区和西大街社区分成多个小组开展摸底工作。就房屋面积、房屋间数、户主信息、居住状况及建设年限等情况,进行一一上门入户调查摸底,发放危旧房改造意见征询表,宣传旧城修缮改造的政策和危房改造流程等,认真倾听老城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现在已经破旧不堪了,墙体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我们一家人只能花钱租房住。”家住旧城区的市民王德义说。

“旧城是神木的黄金地段,如果让危旧房子就这样坍塌了,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些可惜,党和政府应该保护和修缮,让群众住上舒适的房子。”受益于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的市民何彩萍说。

家住老城苍院巷5号的居民王忠厚家申请了危旧房改造,他说:“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很不牢固,容易坍塌,住着很不安全,而且院子里没有厕所,生活很不方便。我双手赞成神木实施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这是让老百姓受益的好事。”

“我家的旧城房子自从1977年修建好后,我一直住在这里,因房屋处于地势低洼处,每逢下雨,院子里就会集聚雨水,行走不便,而且屋顶漏水,一到刮风下雨更是担惊受怕。危旧房修缮改造政策是我们一家人期盼已久的事情,我们家已经上报了危旧房改造的申请资料,期盼能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说这话的是一位84岁的年迈老人乔英英。

“旧城的房子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都没有暖气,冬天屋内阴冷,小孩住着很容易感冒,只能靠煤炭炉子取暖,既不清洁还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希望房子早日能得到修缮改造。”今年78岁的旧城居民李兴瑞谈了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旧城区内有危房1000余户,目前已收到住户改造申请353份,正在实施危旧房改造23处。按照“自愿、保护、参与”的原则,由居民自愿提出改造申请,在政府推荐的多家有古建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自主选择,原址翻建,专家全程指导。对有历史遗迹的大门和影壁等,要原貌保留,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据神木市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对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神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名人故居、23处历史建筑加强保护。对于需要修缮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修缮。此外,影壁等文物保护完好,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游客乔娜在影壁前合影留念。她说:“影壁上的花纹雕刻精致,既美观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在神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家大院内,房屋的主人之一白胜岐指着四合院内的建筑和屋内的陈设说:“如今白家大院保存完整,屋内精致的雕刻、器皿等文物保护完整,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修缮。”据了解,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白家大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特别是在陕北过大年活动期间,白家大院贴窗花、挂灯笼,年味浓浓,吸引了很多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文物合影留念,还可以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用镜头留住美好瞬间。

出了白家大院后,记者沿着巷道来到位于城西五道巷15号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友清故居,在院子里,房子的主人张永强向记者耐心地介绍着四合院的详细情况。“张友清故居历经16代人,有400多年的历史,院内的影壁墙等文物保护完整,这个四合院不但承载了祖先的光辉事迹,还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多年来,我多次上报文物保护和修缮申请,希望能充分挖掘其中的红色资源,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据资料记载,该院建于清朝早期,坐北朝南,东西南北长各20米,是严格按照当时规制(正七品标准)所建的四合五天井院,是神木留存极少的四合院中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据了解,旧城危旧房修缮改造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守好留住神木人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