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动飞入“云端”;既有“高大上”的成果展示,又有接地气的科普讲座;农科城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26日下午,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落幕。
作为国内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农业科技展会,有着“农业奥林匹克”之称的杨凌农高会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会宗旨,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线上线下融合办会更精彩
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给本届农高会举办带来诸多挑战。面对疫情,农高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会方式,让展会通过“云端”走向千家万户。
“云逛展会”助力场外观众线上参观农高会。
知名演员线上推介、育种专家实地探馆、网络达人直播带货……22日,本届农高会开幕首日,网络媒体上一波“直播流”声量颇高。
“我们邀请网络达人联合农科专家、企业代表,一同在线上推介农高会上的新品种、新技术,共同展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农高会线上推介活动负责人陈其辉说。据介绍,本届农高会相关话题全网传播累计近7亿次,实现线上交易额2.39亿元。
参观植物工厂,感受科技助农。
与此同时,2021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2021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一批重磅活动也在线上进行。来自19个国家的94名知名学者,聚焦数字乡村与现代农业发展、植物种业与粮食安全等议题,在线上分享经验,畅谈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高端论坛‘云直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受众人群大幅提升。本届农高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多个海内外实训基地也实现了‘云揭牌’。”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事办公室主任马静说。
花馍造型装饰成亮点。
“农业奥林匹克”魅力足
本届农高会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共设8个展馆展区,2100个标准展位,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全面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示范推广乡村振兴的新典型、新经验。
在农高会的现代农业装备展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机装备琳琅满目:一分钟可移栽一棵树的移树机,每天能栽树700余棵;农用无人机可实现精准喷药、播种;车轮比人高的大型收获机,一边收割一边将玉米秆碎成粉末,可直接供牛羊食用……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农高会上,一批科技感十足的农业新技术、新装备集中亮相,一幅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图景呼之欲出。
“数字农业系统将农业物联网设备布设于田间,实时采集气象、土壤、病虫害等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实现智能管控和标准化生产。”深圳农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超说,经过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实现从“靠经验”到“靠科技”的飞跃,也更能吸引到年轻、高学历的“新农人”投身农业。
“高大上”的农科成果展示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接地气的科普讲座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本届农高会的“百名专家服务团”活动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百余名科技工作者,为农民教授科学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知识,受到好评。
中国农科城满满的国际范儿
与往年相比,本届农高会更加凸显国际合作中的上合元素。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主体项目,22日上午,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在杨凌正式启用。
据介绍,该交流中心承担着教育培训、会议会展、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它的建成启用,将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等提供核心支撑和条件保障,为深化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平台。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一些线下交流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但在“云端”,上合国家间的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并未按下暂停键。马静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已开展线上培训12期,包括上合国家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官员、科研人员共1万多人接受了培训。中国农科城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新华社记者 陈晨 张斌 欣芷如(新华社西安10月26日电)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编辑:融媒体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忒色 在这一重要关头,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要坚持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大金砖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09-09
忒色 恩施地心谷相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双新项目”升级景区设施与服务,并以“科技+自然+文化”的创新模式,为游客提供一场集视觉震撼、身心体验与文化沉浸于一体的难忘峡谷之旅 2025-09-08
忒色 据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将推出馆长讲展、数字展览等活动,邀公众重温抗战荣光,汲取前进力量 2025-09-05
忒色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打造“河庄坪村晚”,村歌村舞精彩纷呈、安塞腰鼓豪放激昂、乡村市集人声鼎沸……充满乡土气息与欢乐氛围的“村晚”为来河庄坪镇体验窑洞民宿的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陕北文化盛宴 2025-08-21
忒色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2025-08-12
忒色 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等重点活动,将邀请近百余名行业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为行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07-25
忒色 当青铜器饕餮纹饰在研学少年的拓片中浮现,当《诗经》雅韵随啤酒泡沫升腾——这个夏天,岐山县以一场持续4个月的“寻周记”周文化系列活动,让沉睡3000年的周礼文明走出典籍、融入市井,在古今碰撞中奏响新的乐章 2025-08-11
忒色 长安镇副镇长朱晓静介绍,除了设立文共体分中心外,长安镇按照境内3条河流划分片区,组团式设立3个联合子中心,形成“1+3+N”的文化服务网络 2025-08-08
忒色 她创办的陕西嘉林乐世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携手设立“蒲公英”社区工厂,以文创手工钩织为支点,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2025-08-08
忒色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八月二日,第二十届“白桦林杯”川崎羽毛球公开赛拉开大幕 2025-08-08
忒色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猎犬骨骼系“哮天犬”原型狗是人类的朋友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