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龙县三岔镇生态产业园区,陕西延州彩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里暖意融融、一派繁忙。工人们或专注排布彩灯线路,或细致裱糊灯体面料,光影流转间,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彩灯雏形渐显。这家2025年5月落地的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以“产教结合”为纽带,让自贡非遗彩灯技艺在黄土高原生根结果,既为传统艺术注入时代活力,更让本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手把手学技、稳当增收”,绘就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画卷。

作为集非遗传承、科技研发、文旅策划、文创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延州彩灯自入驻园区以来,先后投入270万元完成2750平方米场地改造,其中生产厂房2000平方米、办公区域750平方米,为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筑牢硬件基础。“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把自贡非遗彩灯技艺带到黄龙,通过产教融合让本地群众掌握技能、实现就业。”公司负责人郭东介绍,企业入驻半年已达成近200万元订单,产品远销甘肃庆阳、山西、内蒙古及陕西榆林、延安、西安等多地,春节订单旺季来临后,订单量已突破400万元,2025年完成产值630万元,预计2026年产值将跃升至1500万元。
为让非遗技艺真正落地生根,公司特意联合中国首家彩灯非遗传承专业教育机构——自贡龙雁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由20余名自贡非遗传承人和行业能手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以“师带徒”“手把手”的驻厂教学模式,系统性传授裱糊、电工、造型、焊接等彩灯制作核心技艺。“从对彩灯制作一窍不通,到现在能独立完成线路布置和光源设计,这份工作让我既挣到了钱,又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本地青年宋海恩话语里满是喜悦,他如今每月能拿到4000至5000元工资,找到了清晰的人生发展方向。

来自“彩灯之乡”自贡的黄治伟,带着十多年电路设计经验成为技艺传承的“桥梁”。“我想把自贡彩灯文化在这里传扬开来,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精湛技艺,更将对彩灯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员,让非遗传承有了温度与活力。截至目前,企业员工队伍已扩大至40余人,其中10余名黄龙本地人成功掌握彩灯制作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未来,延州彩灯计划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黄龙本土非遗资源,推动自贡灯彩与黄龙猎鼓、剪纸等本土文化元素创新融合,打造更具地域特色的光影艺术作品。“我们希望以彩灯为媒,助力黄龙县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郭东表示,将持续做好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让自贡彩灯在黄龙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