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西北五省一校考古工作联席会在西北大学举办。(来源 西北大学)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日前,第十届西北五省一校考古工作联席会在西北大学举办,旨在交流西北地区每年田野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考古事业发展。
开幕式上,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蒋林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北大学及考古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新变化、新成果。他表示,西北五省(区)人文经济相亲相融,文物资源聚集丰富,联席会的举办必将有力促进五省(区)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资源整合,加强跨省区间的考古项目合作,对于推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考古事业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兄弟单位通过联席会,共同产出新的考古合作项目、探索出新的科教合作模式、构建出新的合作发展机制,为加快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凝聚新力量、做出新贡献。”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马宝收表示,西北五省(区)地域辽阔、文物富集,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多元文化景观、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血脉的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西北地区依托各自特色考古资源和区域平台优势,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广泛开展联合发掘、合作办展、技术协同、人才交流工作。希望各兄弟省(区)的单位能够不断用好考古工作联席会这项机制,立足大历史、大区域,拓展大事业、大格局,共同探索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的新领域、新方法、新路径,努力为新时代文物考古工作,跨区域合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成果。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说,长期以来,西北五省(区)一校的考古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在田野考古、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能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考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学术研讨会环节,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西北地区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报告和分享,报告内容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到历史时期考古,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从文物保护到价值阐释等,涉及了考古学研究的多个方面,展示出西北地区考古工作在理念与方法、研究与阐释、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联席会期间,还召开了西北五省一校考古学科战略发展座谈会,探讨了考古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围绕建设考古学一流学科、加强高校与行业机构融合、深化考古大合作、联合产出大成果,提出了重要建议和举措思路。
据悉,西北地区五省一校考古工作联席会创办于2010年,近年来,西北五省(区)一校不断汇聚优势力量、不断深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跨省区间的考古项目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重大合作成果,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