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护城河与城墙是西安的重要地标和城市名片,日前,水利部专家组来到西安对“西安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复核。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西安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西安城墙、环城公园、含光门过水涵洞遗址、护城河水质监测实验室等地方,详细了解了护城河景区情况。针对护城河水利特色、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发展动力、管理安全、综合效益六个方面对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复核评估。
专家组对西安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城市与景观融合、水治理与水经济运营做优服务和管理、科技手段应用及公益价值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认可,为下一步护城河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
西安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是西安市唯一入围此次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水利风景区,即日起至10月17日,网友可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中二维码为【30号】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投票。
始凿于唐末的西安护城河,为了安防而建,围绕长安皇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军事、建筑、水利等智慧。西安护城河历经多次清淤、疏浚,现为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
2020年,全长14.6公里的西安护城河全线贯通。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成为环城墙一周最美的碧色“玉带”,以水脉串联文脉,以规划引领发展,西安城墙走出了一条“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旅游水利”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安护城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景观,同时承担着西安市主城区34.27平方公里防洪排涝、雨水调蓄的重任。通过实施系统改造,建设双层河道、截污箱涵等方式,有效分离雨、污水与景观水,蓄洪总库容提升80%。
同时,采用退水、预留库容、腾空库容存储等方式强化河道空间管控,形成安全可靠、运行顺畅、协调有序的防汛体系,有效保障了城市安全。作为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化的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对西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尽显“望得见城、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情画意。
西安城墙管委会立足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突出规划先行,从控源、截污、修复、减排四个方面着手,统筹推进护城河水环境治理。通过加强大峪水库水源地保护,修建引水专线管道35.5公里,确保一泓清水;疏堵雨污混合排水口150余处,彻底截留雨污水直排入河,消除黑臭水体;定期投放有益菌群,有效抑制藻类滋生,改善和优化水体健康;增加水体流速,做到流水不腐;立足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栽植水生植物2000平方米,促进温室气体分解转化,积极探索碳中和与ESG发展的城墙路径。
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了集合文物安全保护、雨情水情报汛、灾害风险预警等功能的数字监测平台,构建监测预报防线。同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护机制,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水生态治理,自主建成陕西省水利风景区首个水质实验室,系统推进水体综合研究,以科研力量助力水环境治理迭代升级。
除此之外,西安城墙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沿河打造天品西岸、松园、榴园等滨水商业街区,加速释放“夜经济”消费活力,成为当代年轻人潮流夜生活聚集地。引入西安首个智能观光游船,开辟水面交互智慧新场景,让泛舟游河、围炉煮茶成为潮流新风尚,成为四方游客感受古城西安最地道市井生活的体验地。
编辑: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