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最近总是拉肚子,医生让她做个肠镜检查一下。做肠镜前需要先喝一种清肠药,肠道完全清空后才能看清楚肠道有没有病变。
李阿姨认真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进行清肠准备,结果喝了几杯药物后,她突然感到有些头晕。李阿姨患有高血压和颈椎病,平素也常常会出现头晕。护士帮她测量了血压,血压并未升高,所以她的头晕医生和护士并未在意。
没想到的是,大约一个小时后,护士发现李阿姨在楼道里自言自语、来回走动,回答问题也是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护士急忙报告给主管大夫,主管大夫考虑她出现了脑部疾患,紧急做了头颅CT检查和血糖检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大脑没问题,却出现了神志不清,会不会是喝了泻药后拉肚子,体内的盐分丢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呢?但是她服用的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这种药物在清理肠道的同时会补充电解质,不应该会导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啊!
抽血化验的结果显示果真是电解质紊乱,李阿姨服用泻药后出现了严重的低钠血症。她的意识障碍是低钠血症引起的低钠性脑病所致,也就是说喝泻药后李阿姨体内缺盐,脑细胞肿胀,大脑功能受损,出现了神志不清的表现。好在有惊无险,经过及时治疗后李阿姨很快恢复了意识。
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徐俊荣主任表示,结肠镜检查是筛查、诊断和治疗结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与肠道准备的质量密切相关。理想的清肠药物不仅应该在短期内排空结肠内的粪便,而且应该不会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不会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
大夫给李阿姨用的清肠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是一种复合性泻剂,不仅含有泻药,还含有大量的电解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医院里做肠镜的患者清肠用的都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本上都能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且未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但是,为什么李阿姨用药后体内会严重缺钠呢?
徐俊荣主任解释,其实啊,李阿姨用药后并非真正缺钠,而是血管内水分过多导致的稀释性低钠,罪魁祸首就是李阿姨平常使用的降压药卡托普利。
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激素,叫做抗利尿激素,它的作用就是当我们体内缺水时,这个激素分泌增多,减少排尿,以达到储水的作用。可有些药物会影响这种激素的分泌,体内不缺水时,这种激素也会分泌增多,体内储存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降低。降压药卡托普利就有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副作用。
清肠药物聚乙二醇虽然不会直接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但有可能加重其它药物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李阿姨此次入院时电解质虽无异常,但服用聚乙二醇后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考虑与聚乙二醇加重卡托普利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还有一些常用的药物,比如降血糖的二甲双胍,治疗胃病的奥美拉唑,治疗抑郁症的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等也有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如果准备做肠镜的人正在服用这些药物,清肠前一定要告知医生,以防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
最后,徐俊荣主任提醒,大多数药物引起的这种低钠血症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轻度低钠血症的特征。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李阿姨这种神志不清的表现,甚至有可能出现昏迷而需要紧急抢救。若服用清肠药物后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张璐)
编辑:融媒体